当前位置:

被假象频频“消费”的爱心能走多远?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刘艳秋 2015-08-13 00:04:33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7日中午11点多,四川省成都市的78路公交车上,一名中年男子因为“三天三夜没吃东西”晕倒在车上,众多乘客有的搀扶、有的让座、有的递上食物、水及钱,上演了温馨感人的一幕。但有市民发现,同样是这名男子,先后在其他线路的公交车上,反复上演着相同的“剧目”。(8月12日《华西都市报》)
  
  作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市民从来就不乏爱心。但爱心若老是被假象“消费”,却也委实让人尴尬。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在8月5日、6日和7日的公交车监控视频中,都发现了该男子的踪影:一样的T恤、黑包,一样“饿晕”,也一样享受到了乘客的“爱心”救助。不知那些前前后后献出了“爱心”的乘客们,会对此作何感想?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段时间以来,关于伪造各种假象以骗取救助的行为,不时见诸报端,极大的伤害了公众的爱心:譬如,人前步履维艰、背后行走如飞的“残疾”乞讨者;强逼儿童作“道具”、借公众同情弱小心理敛财的诈骗团伙;渲染“悲惨”身世、以博取公众同情的“假乞丐”;好逸恶劳但乞讨手段炉火纯青、视之为致富捷径的专业乞讨户等等,无不在步步吞噬着社会的爱心。
  
  尽管这些不时上演的骗局只是少数人所为,但对于社会爱心的伤害却显而易见:一方面,接二连三被揭穿的“假把戏”,很容易在人们心里滋生一种“受骗”的感觉。这种感觉日积月累,并在公众中蔓延,久而久之会形成很可怕的社会“惯性”,而逐步消磨掉人们心中积存起来的爱心善意;另一方面,若爱心人士屡屡受骗,会自然而然对后来的求助人产生一种“狼来了”的本能反应。从而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员得不到及时救助。而一旦求助人处于危险之中又无法得到及时救援,那种后果就相当可怕了。
  
  当然,我们不能为此就杞人忧天:尽管上述行骗现象增多反衬了社会公德培育体系的缺陷与不足,但也应认识到,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出现少数这类现象并不足为怪,亦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这类现象被过度关注及渲染,与网络时代所具有的聚焦效应与放大效应也有莫大的关系。其实,在整个社会范畴,关于爱心与感恩的佳话才是主流存在:譬如,四川省峨边县一位山区母亲鲁惹丁,在无钱为患肾母细胞瘤的四岁女儿治疗,全家正欲放弃时,却在媒体帮助下,三天即获得爱心捐款上百万元。让人感动的是,这位母亲在再三通过媒体呼吁社会停止捐款而捐款仍然源源不断的情况下,毅然到银行注销了捐款专用的银行卡;在这里,无论是社会涌动的爱意,还是病孩母亲那感恩知足的举动,无不温暖着我们的心。
  
  不过,虽然假象“消费”爱心的现象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但亦须引起我们的警觉:爱心尽管强大,但有时也很脆弱。爱心需要培育,更需要遏制对它的伤害。面对不时现身的骗局,除了公众要擦亮眼睛外,法律亦应介入。对于具有劳动及生存能力、而专事设“局”骗取公众爱心的人员,应予以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应以诈骗治罪。
  
  同时,公众不应因为个别人的丑恶行径影响到自我的判断,更不应为此“一叶障目”而开始吝惜自己的爱心。在出现需要紧急救助状况而一时又无法作出判断的情况下,仍然应该有所作为。正如成都一位公交车司机所说,若再次遇上这种事,“我们还是宁愿相信他是饿晕的,而不是装的。”笔者相信,只要大家都怀着一颗友善的心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即使有某些瑕疵存在,却仍然是美好的。
  
  文/徐甫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8/13/37642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