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授公开信“维权”:是什么引发了集体焦灼?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刘艳秋 2015-10-14 00:02:4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1日晚,网友“秋水至乐”在中文论坛凯迪社区发布了一篇题为《朱栋霖教授的公开信》的帖子。内容为苏州大学博导朱栋霖教授实名披露他本人在苏大文学院受到的包括被迫提前退休、11.52万元绩效工资被克扣等一系列不公待遇,并直斥该校文学院院长王尧行为不端,“院长霸占学术资源,独断专行,顺者昌逆者亡,有正义感的教授边缘化,有成就的青年教师孤立无援,学术标准丧失,学术风气极度恶化。”(10月12日澎湃新闻网)
  
  又一次,高校教师以公开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决心,继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发出公开信与弟子“断绝师生关系”之后,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再发公开信,只是这次的矛头指向了其所在学院的院长,指向了当前我国学术领域体制问题。
  
  公开信流传开来后,网上大量言论直指当前学术腐败现状以及背后的体制硬伤,请恕笔者直言,姑且不论公开信的内容是否属实,单就此次对阵的双方二人身份而言,朱教授是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负责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最高奖、终身成就奖“紫金文化荣誉奖章”获得者,而被举报人王尧教授,也是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兼唐文治书院院长,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负责人,同时还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两位看起来荣誉等身,著作颇丰,光环无数的高校教师,却以这样的途径方式见诸报端,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专家们之间不是学术争鸣,意见交锋,而是为了个人行为质疑争吵,在这样的口诛笔伐中,学术的尊严、教育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亦在质疑声中摇摇欲坠。
  
  到底是否真如公开信所指,在调查结果尘埃落定之前我们暂且不论其间的是非曲直,暂时搁置孰是孰非。但是网上的集体反应似乎也不是毫无根据,数年以降,行政权力对学术资源的垄断、学术机构的用人机制不够透明等等弊端饱受诟病。由于过于行政化的考评制度考核方式与广大教师们的基本生存、职称待遇、工资收入紧密联系,很多学者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本人兴趣意愿进行教学科研,长此以往,催使学术慢慢异化,由此衍生的学术腐败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更是败坏了学术风气、扼杀了学术创新,如果承担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学术领域赖以成长的根基受到侵蚀,就无异于摧毁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命脉。
  
  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既有社会大气候的浸染,也有学术界小气候的原因,种种诸如利益诱惑、监督缺失、官本位思潮等因素多多少少对学术腐败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根源而言,尚不健全的相关体制无疑是始作俑者,撇开这封公开信不说,当前学界确实存在功利化治学的现象,急功近利,一些科研机构或高校往往热衷于课题、项目的“量大类全”;并以此“钱生钱”,而紧随之的监管体系并不严密,人们关注的都是某某项目划拨了多少经费,至于用到哪儿了则往往不见公开;此外,很多学者乐于当“长”,喜欢兼任领导,“官大学问长”、“官大名气大”的现象也一度甚嚣尘上。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言:“学者的最高境界是人格”,作为最有力量最有知识的学者群体,以何种方式牵动舆论神经反映着这个社会真实的讯息,我们多希望,这些学者专家或者因为取得重大学术成果引来各界欢呼,或者走向国际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不是以这样的“公开检举”“维权抗争”出现在大众视野。
  
  文/张璐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14/381270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