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外企的卢女士,是留学美国7年的博士,回国不久,即被冒充领导电信诈骗的形式,骗走11万人民币。几天后,广东民警电话说找回了钱,她死活不相信,认为又是一个骗局。因为她多次咨询北京警方,几个专业反诈骗的民警告诉她,电信诈骗案件破案率低,破案周期长,不太可能在1周内就破案,是骗子“连环骗”的伎俩。经破案民警多次诚恳地打电话解释,及刚好出差到北京的民警亲自去找到她本人说明情况,她才终于相信,自己被骗的11万追回来了。(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
当下的中国,电信诈骗案猖獗尽人皆知,博士、教授被骗不足为奇,不时见诸报端。卢女士的遭遇被围观,网民吐槽大多讥讽她留美7年的书白读了。笔者看来,这一新闻的看点不是女博士被骗,也不在于她不信破案,而是北京警察不相信案件如此快被破,多次提醒卢女士提防“连环骗”。这一情节,读来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
卢女士被骗案能如此破获,或许有偶然性。北京警方提醒她别信外地警方破案的消息,应该不是过于自信,而是有太多案例可资佐证,“连环骗”现象司空见惯,警察提醒无疑是基于经验,出于善意。不过,A地警方侦破B地案件,B地警方要求受害人别相信案件已被侦破的情节,实在有点“另类”,只能说骗子太狡猾,这类案件太多,连警方都被搞得“晕乎乎”的,以致“马失前蹄”,作出“黑色幽默”式的判断。
电信诈骗案的特点,是案件多发高发,影响范围广,案件难破,嫌疑人难抓,赃款难追。近几年,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活动的打击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由于犯罪分子手法不断翻新,常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骗群众越来越多,损失金额越来越大,单个受害人最大被诈骗金额高达近4000万元,各地公安机关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侦破此类案件。
打击电信诈骗案件,采取“打防结合”策略是应该的,但应在“防”上多下功夫,让骗子在第一关就被大多数群众“拦截”。目前,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来提高群众防骗意识,似乎效果有限。媒体播发的诈骗案新闻一般是影响大的典型案件,数量有限;受众也不可能天天盯住新闻;加上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为此,笔者建议,尽快设立全国性的防电信网络诈骗警示信息平台,统筹所有移动通讯运营商,建立同一短号的发布平台(如“110防诈骗警示平台”),由公安部通过移动运营商,覆盖12.9亿手机用户,免费发送各地最新发生的诈骗案件短信息,让防骗信息与群众人人见、天天见,这不是比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全面、及时、有效得多吗?
警方对“黑色幽默”式的判断,应有所警醒,在案件通报及信息共享方面,有关各方还应有所改善。否则,再来一个“黑色幽默”,警察蜀黍就糗大啦。
文/徐林生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