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尚丙辉,十几年间一直和垃圾打交道,多年来他用自己开废品回收站的收入,收留、扶助了不少流浪者。今年,尚丙辉生意亏了十几万,手头十分拮据。今年春节,他请流浪人员吃饭,每个人派了100元红包。老人却生气地说:“你以前都是五百五百地给,是不是名气大了,看不起我?”甚至今年8月,尚丙辉因腿伤入院,老人联系不上他,到尚丙辉工作的废品收购站大吵大骂。(12月28日《新快报》)
本是好心做善事,为什么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感激反而是抱怨相加呢。有俗话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长期的救济让受助者渐觉得理所当然,一旦有不如之前的地方便容易滋生怨恨。而像那种靠接受救济生活的人大都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好吃懒做,凡是勤劳的,有上进心的,哪怕是残疾人也能自力更生。而对于懒人,只要有人帮,有政策,能不努力就不努力,落得流浪,只能靠救济,都是咎由自取。所以长久的救济,只会让他们更加好吃懒做。我国自古就有”救急不救穷“的说法,因病或因灾致贫的,值得帮,但是那种一直没发生什么状况却穷的人,多是自身不努力,靠救济也是救济不起来的。
善良是好的,但是济贫救困要分方式方法。比如尚丙辉的举动的确是善举,但通过给予物资济贫是救不起来那些心不怀感恩的人的。“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重要的是要加强“造血功能”。比如尚炳辉开废品回收站,他完全可以鼓励他的救济对象拾荒然后将废品不计差价回收代替无偿物资救助,带领他们通过劳动自力更生。特别困难的可以临时救济一下,根据情况救济而不是长期接济。又像是现在常见的职业乞丐,靠乞讨为生,有车有房,他们利用的就是爱心人士简单的金钱行善方式。近日,各地纷纷表态提前脱贫,用各种方法扶贫解困,但是靠政策兜底是要谨慎选择的。将更多不是必须投入低保、五保的资金投入医疗救济和灾后救济中可能达到更好的扶贫效果,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依仗好政策养懒人。
别让善良助长懒人不劳而获的欲念。现在善良的人多了,无论是个人,社会团体,还是国家机构,都有在帮扶贫困群众的。可是不当的帮扶措施会滋生一些穷人的懒惰思想,大面的善行让接受者麻木,从而习惯不劳而获。在扶贫的时候,不提倡无偿,让受助者力所能及的有所贡献来获取帮助,不仅防治懒惰思想滋生更能体现平等,也是照顾受助者尊严的一种方式。一些个人和小的团体,没有足够条件或者精力去更科学地帮扶贫困人员的时候可以选择通过一些可靠的平台,汇小流成江海,更有力有效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文/范飞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范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