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口碑教授”的做法可赞但不可取

来源:红网 作者:乔木 编辑:夏熊飞 2016-02-16 00:04:35
时刻新闻
—分享—
  2016年1月7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口碑教授”常萍32年耕耘、“沉醉”于自己的“黑白世界”,甚至达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且其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不上百家讲坛,这种极为罕见的个性使她最终成为“传奇”。
  
  但是,在笔者看来,尽管我们可以为她思想上的简单、纯洁以及工作上的兢兢业业点上一千个赞,却无法从内心里为她的“另类”做法打出一个好评。我们敬佩的是她的学识、是她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所取得的优异教学成绩,但绝不是她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不上百家讲坛的个性。因为这种颇显“奇葩”的个性无法让人理解,更不可能被“食人间烟火”的绝大多数“凡人”所接受。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她一心扑在教学上,而且视金钱、名利为粪土,甚至可以用最华美的词汇来形容和美化她无比“单纯”的内心世界。笔者也发自心底地承认,所有这些赞誉,她都担受得起。但,笔者真的是无法为她除却教学以外不顾一切的做法而点赞。而且,若非她以与其极不协调的讲师身份退休而引发了轰动效应,笔者相信,校方恐怕也绝对想不起来返聘她为副教授。
  
  况且,本就生活在这个复杂而多元的万千世界里面,又何必非得要“不食人间烟火”呢?充分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来发表著作、撰写论文、登上百家讲坛,不是能够更好地惠及学校、学生、自己、教育战线的同事以及广大民众吗?何必要将自己的学识永久地封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并留作己用呢,像北师大于丹以及同为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那样,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渊博学识以及研究成果岂不是更加有意义?
  
  尤其是在长达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还固执而傻气地拒绝为自己申报职称,是没时间、没精力,还是根本就从来没有在乎过,难道顺理成章、合理合法地晋升自己的职称,并以此取得合理合法的报酬也被她视为“大俗”?这岂非是太“傻”。况且,晋升职称似乎也并不会影响到她的教学事业吧。
  
  因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表面上看,常萍似乎是为广大教育战线的同事们做出了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榜样,但她不写书、不著文、不评职称、不懂分享的作法着实是不甚可取,不值得效仿和提倡。
  
  文/乔木

来源:红网

作者:乔木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2/16/390969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