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照经营、漫天要价,那些急诊室的“床贩子”不是一般的黑,将患者和家属当成了随意宰割的唐僧肉。不过,他们倒也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他们为不少人解决了床的问题。即便被痛宰了一刀,说不定有的患者和家属在万般无奈之余,还会暗暗庆幸——多亏了有这些“床贩子”存在,否则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在医院“撑”下去。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床贩子”生意火爆暴露出医院“人多床少”的现状。老百姓看病难体现在很多细节上,“一床难求”就是其中之一。在现有条件下,医疗资源确实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无法让每一位患者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毋庸讳言的是,有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以床为例,明明知道急诊“人多床少”,医院为何不能尽己所能增加床位?既然患者高价租的床能在医院正常使用,说明医院完全有地方摆放更多的床,为何宁可将“市场”拱手让给“床贩子”?是服务意识不足、没有把患者的利益当回事,还是故意放水、为“床贩子”留出牟取暴利的空间?
一张床的租金高达300元至500元,此类天价“服务”的出现,有趁火打劫甚至“敲诈勒索”之嫌,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加剧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不知此类现象是否跟票贩子猖獗一样,其背后存在黑色产业链,有医疗机构内鬼从暴利中分了一杯羹?这或非无中生有、危言耸听,事出反常必有妖,早已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特别是在利益面前,有人丧失职业道德并不罕见。
急诊室“床贩子”生意火爆,“病”了的还不止是涉事医疗机构,还有相关监管部门。针对院外租床的价格问题,记者拨打了价格监督举报热线,对方表示经营者可以自主规定价格,不是由政府部门规定。针对天坛医院和协和医院附近做租床生意的均为流动小商贩,记者拨打了北京城管热线反映,工作人员表示会实地核实情况。这态度、这效率,无论如何都难以让人满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行当”,比如职业“带路人”、职业“导厕员”等等,“床贩子”也算其中之一。期待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在面对类似“新行当”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而催生了新的“行业”,实在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情,应将其作为改进工作的警示和动力,拿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来。对于存在内外勾结行为的内部工作人员,更是需要予以严惩。
文/乔志峰
来源:红网
作者:乔志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