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各地方出台的方针政策、改革目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百姓,都是为了最基层的群众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身为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关乎百姓命运的“父母官”,要练好熟悉基层、了解百姓这个基本功。
基层情况是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领导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出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锻炼,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之所以切实可行,是因为相关政策措施在出台以前,经过基层的周密调研。如果一味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想政策,难免会出现脱离实际的可能。政策制定过程中,也要不断征求基层的意见,而不是听汇报。政策执行后,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收到的实际效果。
基层实际是审批工作的基础。审批是领导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审批制度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批权用好了,能有效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百姓;若是用不好,甚至是滥用审批权,最终都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损失,所以合理的审批需要把握好宏观视野,更需要在基层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了解基层实际,严把审批关。
熟悉基层,才能把基层群众所需所盼的事情做好做实。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写文件、改文件、发文件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最终导致文件精神的落实和基层实际不相符,成效不明显。政策的落实,要结合基层实际,要多下基层听群众的心声,要把百姓的所需所盼和政策相结合,只有熟悉基层,了解百姓,才能知道基层需要什么,群众盼什么,才能把应该做的事情抓好抓实,直到做出群众满意的成效。
深入基层,才能不断增强对群众的感情。为基层服务,为群众办事,需要对群众有感情,尤其是基层的困难,百姓的艰苦,需要领导干部感同身受。领导干部要走到群众中去,这样才会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领导干部要多走出机关大门,多进农户家门,这样才会知道城市到农村的路有多难,才会知道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领导干部要积极为基层谋措施、想办法。在工作中,要眼向着基层,心想着群众,以民生为先、服务为先、基层为先。
文/李银颖
来源:红网
作者:李银颖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