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曹保平封“大师”到底行不行?

来源:红网 作者:史兴庆 编辑:夏熊飞 2016-09-18 00:04:37
时刻新闻
—分享—

  《追凶者也》上映后,把笔者吓了一跳,倒不是被电影的“追凶”故事吓着了,而是被电影之外的“追捧”之声吓了——有的说《追凶者也》彻底奠定了曹保平的电影大师地位,有的说曹导已是国内电影界的悬疑大师了,等等。

  如果说曹导是“影帝制造机”,笔者不吃惊,毕竟去年的《烈日灼心》让邓超、段奕宏、郭超拿了影帝——史无前例的“三黄蛋”;今年《追凶者也》又让刘烨斩获桂冠。虽说都是上影节影帝,但那也是影帝啊——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当然也别拿豆包太当干粮)。

  笔者一直在关注国产电影的发展,今年到现在,可谓行情不好——市场不火,有影响力的佳作几乎没有。《美人鱼》之后,眼见得水面一片冷寂,现在冷不丁冒出一位“电影大师”来,怎不吓人一跳。

  不过既然大师的风声出来了,笔者就在想:曹保平封电影大师到底行不行?现在的“曹老师”变成“曹大师”行不行?而要封大师,在笔者看来,无非看两个因素——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作为。

  先看过去的成就。曹导电视剧写了不少,但电影产量却不多,有影响力的当属《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狗十三》。票房就不计了,毕竟偏文艺。获得过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新导演奖、柏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以及国内的一些奖项。这个成就相当了得,不过因此就成为大师,那国内不少电影导演早就该是“大师”了,不要说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贾樟柯等人;在不为大众所知的第六代里,也还有几个。

  物以稀为贵,就国产电影的当今水平而言,若真涌现出如此多的“大师”,总让人感觉不大和谐,也不大值钱了,还可能贻笑于其他行业。

  再看当下作为。如果曹导当下拿出的是一部惊骇世俗之作,那成为大师也不为过。大师往往有成为大师的节点之作,像昆汀·塔伦蒂诺,就凭借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的《低俗小说》步入大师之列。那么有着类似结构的《追凶者也》,能否成为“曹大师”的节点之作呢?这部电影足够优秀吗?

  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追凶者也》可以说是部不错的电影,也很好看,但笔者认为尚难成为“佳作”,而且和曹导自己的电影比较,这也仅仅是一部颇具形式感和喜感的作品,内容则平淡无奇。

  《追凶者也》采用的是非线性叙事里的环形结构。这种结构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就是《低俗小说》,让电影在传统的线性叙事之外打开了另一种讲述空间。《追凶者也》虽难以形成前者那样的闭环结构,但不同叙事线之间的啮合也还可圈可点。

  内容缺少新意与冲击力。剧本故事就很平庸,罪案起因于奸商恶行,跟商业片简单的二元对立没有区别。影片徒有文艺片的表,却缺少文艺片惯常的深度和力度。而片中所谓的“黑色幽默”,由于没有“黑质硬核”,也流于“灰色搞笑”,只能当喜剧看了。综合考量,对于这部电影,笔者很难把它排到《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狗十三》这任何一部电影之前。

  曹保平的犯罪片,惯于游走在标新立异和折中妥协、现实和理想之间,有着鲜明的个性魅力,但也有着明显的别扭之处。追捧曹导倒也不全是跪舔或捧杀,也寄托着对犯罪片,乃至国产电影求新求变、去腐存真的愿望,但从《追凶者也》看,笔者认为还是有些勉为其难,至于奉为大师,更为时过早,不过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的电影大师,对于曹保平封大师,你怎么看?

  文/史兴庆

来源:红网

作者:史兴庆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9/18/40860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