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死亡成为消费,我们该学会尊重生命

来源:红网 作者:范娜娜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09-19 00:07:30
时刻新闻
—分享—

  “乔任梁死了”“乔任梁被SM性虐致死”这几天的微博再起波澜,甚至一时卡顿。一个青年演员的死亡,无数好奇心旺盛的群众蜂拥而上,甚至把其好友戚薇、陈乔恩,乃至其女朋友、经纪人等人全部被带上热搜。

  斯人已逝,再多的关注,也无法挽回一个生命的离去。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给逝者以尊严。比一个死亡本身更让人心痛的是,大众对于死亡的消费。不少媒体像饥饿的狼,闻到了一丝血腥的味道,便蜂拥而上啃食,分享着热点带来的流量。某些自媒体人连夜发文,憧憬着又一个“十万加”;部分网络媒体,用各种夸张而耸人听闻的标题,描述着关于乔任梁SM的传闻;大众则带着偷窥隔壁老李家私房事的快感,在微博、微信上交头接耳。

  梳理舆情,就可以发现,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经过大众一段时间的讨论,最终都会化为舆情分析的大数据。一个生命的逝去本身,更像是一座金矿。部分公众媒体各取所需,消费着死亡,消费着一个生命。德性沦丧,连悼念都变得廉价无比;更别提那些带着利益取向,看似科普SM性知识,实则发软文的举措。

  笔者不由得想起,歌手姚贝娜过世时,媒体还在蹲点,并闯入太平间拍摄。还有“冠生园老总被猴子砸死”等无下限、无节操、猎奇化的报道。反观如今的乔任梁死亡事件,部分媒体的德性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是持续降低。

  为了博人眼球,为了分得流量的一杯羹,为了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在“关注度=点击量=市场价值=利润”的媒体生态中,最野蛮的“丛林法则”被媒体人搬上了台面,对死者进行撕裂拆解,甚至于乔任梁生前种种全被扒出,带着歧视和偏见,寻找着他的各类罪状,然后产出一篇篇爆文。

  鲁迅先生笔下描写的冷漠看客,在互联网时代化身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助长着部分媒体的恶习。诚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受众的窥私欲和阅读倾向,就没有部分媒体对此类事件的趋之若鹜。这不禁让人深思:消费死者的,到底是这些媒体,还是我们自身?抑或是部分媒体和受众的合谋?

  《论语 乡党》中曾记载轶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此举被奉为人文关怀的圭臬。所有的恩怨、是非、财富、权利,在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面前,轻如鸿毛。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伦理规范,更是价值基准,也是所有人都应该达成的共识。

  在死亡成为一种消费的时代,我们最该学会的是尊重生命本身。

  文/范娜娜

来源:红网

作者:范娜娜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9/19/40868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