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暴力伤医”寒彻医者之心

来源:红网 作者:陈有为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19 00:08:12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6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护士小郑在为患儿输液扎针时,被患儿家属突然在胸口猛击一拳,随后双方发生冲突,小郑出现血压增高、头晕想吐等不适症状。目前,打人者已被警方行政拘留5天。(10月18日中国新闻网)

  从年初至今,殴打医护人员的恶性暴力事件屡见不鲜。10月初,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就发生了一起恶性伤医案件,一名年轻的儿科医生被患者家属砍伤后因抢救无效而去世。每每发生伤医事件,普通“吃瓜群众”看完后,不过深表痛心与震惊,顺带谴责下患者家属的非理性,表达对医护人员的同情。可是有谁想过,对于即将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来说,崇高而又神圣的救死扶伤的梦想,或许还未入职就已经被这些恶性伤医事件磨平了棱角。对于医疗界的一线工作者,尤其是伤者来说,他们内心的创伤又该如何去抚平?

  今年5月12日,《新京报》微信号曾做了一篇《大数据解密暴力伤医事件普遍“规律”》的数据新闻,该新闻梳理了2015年至今年5月公开报道的伤医事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伤医事件其实和治疗效果并没有关系,伤医的主要原因是就诊者的“要求未得到满足”,这里的“要求”包括:加号、插队、提前就诊、延长病假等。不难理解,当前我国分级诊治制度尚不成熟,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面对庞大的患者基数,即使这些医院规模巨大,但仍然“力不从心”。医护人员不是机器人,他们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量,面对众多的病人,很难做到苦口婆心地悉心解释,不能一一满足所有病人的要求,因此医生的言谈举止稍有不慎,或许就会引起某些病人或家属的不适或反感,最终酿成惨祸。

  因此,首先从病人及家属的层面上来说,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彼此的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医护人员也不过是普通人,不是万能的上帝。对待病人,相信绝大多数的医生是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即使不能治、不会治,但也绝不会视人命如草芥,随便忽悠对待。此外,面对医患矛盾,倘若医生有错,作为患者一方也要保持头脑冷静和理性,要积极寻求第三方调解或采取仲裁措施,切莫因一时的怒气而大打出手,导致悲剧发生。

  其次,所谓医者仁心,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要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面对刁难的患者或家属,尽量忍一忍,实在不能忍也不要将怒火撒在病人头上,要报告给上级,以妥善处理。万不能做出自砸招牌,伤人伤己之事。

  究其根本解决之道,还需要回归到医疗制度改革层面。归根结底,“医闹”的根源不是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而是来自于背后的医疗资源紧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正式提出“健全分级诊疗”,提出至今已经两年,虽然分级诊疗计划在不少地区已经卓有成效,但是相对来说,实施进度仍然过于缓慢。为此应该加快医疗改革步伐,大力扶持各基层和中小型公立医院,适当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以此吸引年轻优秀的医护人员投身县级及以下的医疗单位,促进人才充分涌流。除此之外,还应当完善各类医保制度,尤其是要加快大病医保的进度,不让普通家庭形成“大病不治”或者让大病拖垮整个家庭。因此,只有完善各类医疗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营造和谐的诊疗环境,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和负担。

  “暴力伤医”并非小事,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的怪圈。笔者的朋友圈里经常有做医生的朋友们纷纷吐槽“医生难当”,不少人想转行从事其他职业。有这种想法是情有可原的。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疗改革显然任重而道远。

  文/陈有为(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陈有为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19/411096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