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刘亚洲将军一篇要求加强对中青年干部人文关怀的讲话刷爆了朋友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一些单位里“鞭打快牛”的现象较为普遍。“快牛”们难得看到这样一篇为自己鼓与呼的讲话,自然是感慨万千。
鞭打快牛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竭泽而渔”,既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违背了关爱干部的本义。这一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却较为普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考核的绩效性设置还不够科学。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靠评议、靠投票、靠领导评价来衡量,而并没有建立起完全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排资论辈、领导主导等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根除。在考核评价、提拔重用方面往往以大局考虑的名义让快牛吃了亏、让慢牛占便宜。
其次,是“快牛”甚少能从跑得快里得到实际收获,“慢牛”们也甚少因为不爱跑而得到惩罚,两者得到回报的实际差距还不够明显。拿一样的工资、享受一样的待遇、实际在提拔、重用等方面拉开的差距也并不突出。快牛们勤勤恳恳地干反而要干得多,慢牛们以能力不够、水平不行为推脱反而要轻松,成为快牛的“心痛”、慢牛的“享受”。第三,在于一些单位缺少人才梯队长远建设的意识。有些领导好用的使劲用、不好用的就扔一边,甚至以“岗位离不开你”为理由把快牛长久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影响其个人发展。领导只管用不关心,更成了快牛们心里永远的痛。
无论哪个单位里,总是有人忙得脚底生风、有人闲得报纸清茶,而脚底生风的往往是干多错多、报纸清茶的虽无成绩但也无过错;更有来回跑业务的话多错多得罪人多,天天安然闲坐的不干活却以中庸混个好人缘。快牛天天加班落得一身毛病、慢牛慢条斯理却享受着生活,到了年底一些总结工作又成了大家一起干的。快牛一再被鞭打,使得不干对不起良心、干了对不起自己成为一些“快牛”的心声。
合理的管理制度应该是让快牛多吃草、让慢牛挨鞭子。一方面要让干得好的快牛真正成为单位里的“宝”,要进一步拉开快牛、慢牛的待遇差距,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让工作实绩与提拔、重用、培训、机遇、领导关爱都挂起钩来;另一方面,要改变干活凭自觉、工作凭良心的导向,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彻底改变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状况,决不能让能干会干成为拼命干的理由,不会不懂成为不干活的借口。
快牛应该被表扬,而不是因为自己干得多被压上更多的担子;慢牛应该挨鞭子,而不是让不会干成为解放的借口。真正改变“鞭打快牛”的现象,才能让真正能干活、会干活的人干得长远,才能让偷懒耍滑不干活的人过不了关,才是真正对好干部的关心关爱。
文/陈怡如
来源:红网
作者:陈怡如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