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50万元,一天能赚1.25万元,一年就能赚456.25万元,想想是不是很开心?”近日,多位投资者向记者反映,自己购买了一款名为“涌太宝”金融产品,结果投入资金被套。据受损投资者介绍,目前,市面上多款理财APP操作手法与涌太宝一致,其中“勤亿资管”网站域名多项信息与“涌太宝”密切关联。更可疑的是,二者提供用户充值转账的账户均包括“郑雪”,且开户行和银行卡号完全一致。(11月29日南方网)
至少120人被骗,合计损失高达1000万元,随着“涌太宝”的跑路,又有一群人跌落到生活的谷底。而这,也引发公众的围观和反思。“涌太宝”不过是重复“e租宝”高息揽存的老套路,可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很多人即使是在地摊上买一斤桔子,尚且货比三家,可为何对涌太宝却无限信任,大把的向里投钱呢?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涌太宝”之所以让那么多人上当受骗,首先就是依靠精明的噱头营销吸引投资者。投资者不是傻子,不会出现一个“xx宝”就立即投钱。特别是在“e租宝”事件后,公众更是对互联网金融持警惕态度。正是看到这一点,“涌太宝”开放了“一日红”“五日赢”等小额存款项目,先给投资者一些“小恩小惠”,逐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进而骗取更多存款。
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体“背书”,提高“涌太宝”的信誉度。一下子投入几十万现金,谁都会审视平台的信誉度。而“涌太宝”通过媒体“背书”,巧妙地获得了客户的关信任。检索网络发现,网上有很多“涌太宝”正面宣传。比如某媒体在报道中称,“拥有三十多万固定投资客户群体的‘涌太宝’理财平台,是国内线上理财投资领域里,投资种类最为灵活的一个理财中心,与国内多家国企银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言下之意就是,“涌太宝”有银行撑腰,有庞大客户群打底,你还怕啥?这一下子就打消了客户的疑虑,让他们乖乖上当受骗。
由此可见,投资“涌太宝”的财富梦破碎,既源于个别客户的贪念驱动,更源于一些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和“涌太宝”的违法经营。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多款理财APP操作手法与涌太宝一致,其中“勤亿资管”更是与“涌太宝”共用开户行和银行卡号等多项信息。这说明“涌太宝跑路”事件并不是孤例,而是一个成套路的系列诈骗。而要破获这些诈骗案,就要靠全社会的通力协作,而不是让顾客自己追。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上海、北京等十多个城市的警方已给予立案,但破案热情却不高。比如上海自贸区警方表示,“他们当时只是负责登记,目前案件没有进展,建议在归属地进行报警。”这无疑给“涌太宝”逃过法律惩处,继续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更可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要减少这种损失,“涌太宝”跑路,就不能让顾客自己追。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立即介入调查、积极破案,以减少客户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一次大排查,将那些违法经营、虚假宣传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时清理,不给其做大的机会。唯有如此,“涌太宝”式的网络诈骗才不会再次重演。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