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人民获得感为“高位进位”加冕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夏熊飞 2016-12-19 14:58:34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16日,第十六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公布,继去年位列第八后,长沙县再进一步,超越浙江慈溪由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继续领跑中西部。(12月17日《长沙晚报》)

  诚如媒体所言,越是接近顶峰,往前跨越实属不易。面对强手如林的第一序列竞争对手,长沙县能继续实现进位赶超目标,殊为不易。从2014年成功跻身全国十强位列第九,到2015年超越浙江义乌再进一步位居第八,再到今年挺进前七,并连续3年居中西部第一。这面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版图中高高飘扬的旗帜,有着它其来有自的风采。

  县域经济的排名,素来被认为是地方发展潜力的指向标,有着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今年为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量、均量、质量、速度、活力等五个方面指标,这五个指标又可以细分为十项指数,比如竞争力等级、投资增长率等级、消费增长率等级、民生建设指数等等。

  如果再去细究这五指标和十指数,其实都是以改革为大背景,对一个地方发展成果的分类集结,发展是县域基本竞争力最核心的灵魂。当然,发展既是路径,也是结果。如果说五目标、十指数是基于发展的路径依赖,那么,依存于发展之上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给出了高屋建瓴的解答——要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换句话说,实现了“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才是县域经济与县域竞争力的最终逻辑所在。

  这一点,在长沙县的发展逻辑中,有着深刻的体现。长沙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2016年的党代会上,坚定地提出“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发展主线,如果说强男富北是发展战略,挺进五强是发展目标,那么,民生立县正是发展的最终归因。所谓民生,即是人民群众的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更具体来说,便是群众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以及权利尊严等精神需求。于此而言,将民生作为立县之本,所对应的正是对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尊重与满足。

  如上述所言,人民获得感有着丰富的多样性,而这,也正是与五指标及十指数的综合性,形成耦合的关联。要实现人民的获得感,必须在总量、均量、质量、速度、活力五个方面实现和谐的平衡,也要在包括竞争力、民生建设、投资增长等十项指数间达成完美的共振。如此,才能让人民的获得感,立体而丰富,具象而系统。

  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是执政为民的要务和源头活水。据悉,作为“中西部第一县”的长沙县,在推动县域经济高歌猛进的同时,坚持将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普惠民生、共建共享、宜居宜业、民富民安。普惠民生、共建共享、宜居宜业、民富民安诠释了长沙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而更多的获得感,将为长沙县的“高位争位”加冕,打造出更丰富的竞争力。

  文/高亚洲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2/19/41668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