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季临近,南京市第一中学的部分学生却“心里不慌”。南京一中国际部主任黄侃发明“分数银行”,考分在及格线以下的学生,可以向任课教师申请“借分”,下次考试出分再行“还贷”。黄侃表示,“分数银行”灵感来自实体银行,目前仅在国际部推行,有包括信用评估在内的完整“借贷”流程,其创设目的,则是为了给学生减压。(1月11日《新京报》)
在老师看来,“分数银行”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于“一考定终身”,更合理、更人性化、更与世界接轨。同样,此举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是,“分数银行”真的有这么好吗?恐怕还值得商榷。
从增强学生积极性来说,“分数银行”并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首先,学生若是连在学校里考试的分数都不敢面对,在高下立判的大型考试当中更容易马失前蹄。再者,对懒散、不求上进的学生来说,“分数银行”只能助长其侥幸心理,让自己暂时忘掉考试烦恼,过两天就打回原形;对于非常努力却依然徘徊在及格线上的同学来说,向“分数银行”借上一次可能一直都还不上,由此带来的“借贷压力”可能还会造成二次伤害。
此外,我们更需要从教学的角度来审视“分数银行”存在的意义。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在教学当中也同样如此,“分数银行”可以借分给学生,帮助其渡过难关,但这只是在形式上增加了学生的分数,学生学习能力弱、后劲不足等实质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不是长久之计。
最值得警惕的一点是,该学校“分数银行”的概念源自金融体系中的实体银行,模仿其借贷模式。众所周知,借贷模式有利有弊。很多有不良借贷习惯的人,会陷入借了又借,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最终身陷囹圄。同样,在孩子尚未成年之时,就让其接触到借贷模式,若是就此养成了不良的借贷习惯,误了前程,谁来负责?
可以看到,现实中,很多学校为学生考虑,在教学方法或者规章制度上,做一些探索改良,这样的做法值得鼓励。但是,在此过程当中,难免会产生不少冒进、脱离实际的做法,必须及时纠正。学校应明白,推出“分数银行”的制度,学生叫好并不代表真的好,因为,在利己主义的语境下,学生眼里的好与学校所认为的好,不尽相同。学校还需看到“分数银行”的问题所在,不要在一片叫好声中迷失了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杨雄
来源:红网
作者:杨雄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