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无疑是“出彩”的,于是各大名校时常展开“争抢状元生之战”。而所谓的“差生”却有被遗忘的失落。近日笔者在长沙发现了一所专招“差生”的学校——中南艺术学校。
这所学校教育“差生”的第一把“钥匙”是“信任每个学生”。学校办了一所无人管理的“道德超市”,从最初每月亏损近九千实现了盈利几百元的转变。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利润亏盈,更是学生人格价值的提升。
为什么不将超市当做经营场所,而将其视为学生的德育“课堂”呢?该校校长黄平表示,要让学生成才就要先成人,而信任是一种力量,是帮助这些孩子们成才的起点。招录优秀学生的名校固然可敬,但招录“没学校要的差生”,并使他们日益成长的学校,其实更可敬。这所学校有太多的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故事。从信任到欣赏,从月月通家书到学校家庭共育,从要你学到我要学……一把又一把的钥匙激活了学生的潜能。
学校“教艺”,更“教学生做人”,学校除了招录“差生”,还招录武陵山国家扶贫片区的“贫困生”(每位学生完成三年学业,学校补贴学费三万六千元),由原来的捐款扶贫到教育扶贫,其实就是“精准”的智力扶贫。这样的教育使来学校学习的“差生”,以及每个贫困生都能感受到人生的“出彩”。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学生才艺表演大赛上,当同学们在尽情表演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爸妈在为自己鼓掌,顿时表演厅“哭成了片”。爸妈为孩子的“出彩”而“哭”,儿女为爸妈对自己的认可而哭。学校为什么要如此重视亲情?校方的回答引人深思:让学生爱父母、爱亲人,他才能爱工作,爱社会,才能真正地成为有用之才。
笔者去过“北影”,也去过“上戏”,的确,那里的学生让我欣赏,而中南艺校更让人感动。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此,承担教育大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可谓责无旁贷。因此,在“争抢优等生”时,千万别忘了“差生”,更别忘了“贫困生”。
文/唐学伟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