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被迫改名,生僻字难题何时能解?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叶 编辑:夏熊飞 2017-05-13 00:07:44
时刻新闻
—分享—

  思量再三,杭州的90后小伙子钟韡终于下定决心,跟自己相伴了20多年的名字告别。他换掉了那个与众不同的、寓意“光明和美好”的“韡”字,只为甩掉因这个罕见字产生的麻烦。因为它,在买菜都可以用“扫一扫”付钱的时代,这个年轻人无法通过各种移动支付所需的实名认证。他无法开通网银,没有支付宝,微信红包抢了也不能用,没法在网上买火车票,连买车、买房都处处受阻……“眼看着自己被这个飞速奔跑的时代甩得越来越远。”(5月12日 中国青年网)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带着美好愿景的“名字”会成为第一个印记。然而某些父母观念里“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美好祝愿反而让孩子们为“名”所累、受“名”所困。然而这个名不是期盼的荣华富贵、不是蜚声某领域的名声,而只是与生俱来的“名字”。

  当年还是纸墨笔砚走天下的时候,纵使遇到猋、骉、麤等生僻字,不会念也能照着葫芦画瓢,似乎也影响不了日常生活。再不济开个证明,盖个公章也能有了行走江湖的“通行证”。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脱纸化”时代的到来,别人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带着生僻字的名字却成了一道道“拦路虎”,银行卡、支付宝等等与电子信息化挂钩的一切都成了麻烦,只因为万能的键盘敲不出小小的汉字。于是乎,与本案例主人公名字相似的生僻字一族们只能不断遭遇“证明我是我”的尴尬。

  然而,总在因生僻字“证明我是我”尴尬的仅仅是“无心插柳”的使用者吗?恐怕不尽其然。因为大多人起名字的字也都是能从《新华字典》里挑出来的,并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甲骨文。当然,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去框定,但是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当下,是不是公安、服务机构等的网站和系统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丰富更新字库,来解决这些电脑里的麻烦呢?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的姓名,承载着荣华富贵或悲伤苦难,不管怎样的历程都是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载体。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拿出些诚意,让服务脚步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才能避免一个小小的字符带来的种种尴尬。

  文/谭小叶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叶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5/13/429247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