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慢热的人,当走在前面的人们已经打扫战场,转移阵地的时候,终于赶在电影档期的尾声观看了《芳华》。
如今,一部好电影的标志大概是,至少有两拨人都喊得凶。一帮人喊好得很,另一帮人则用几乎同样的分贝喊:糟得很。这样的喊声听了很多次之后,我就不免预备了很多的眼泪和感动,以便观影时代入验证。
芳华已逝,电影再现的是一个远去的时代。我相信不论是严歌苓还是冯小刚,最大的初衷或许不过是实打实地回忆一段人生。至于最终触及历史的深处,触碰人性的腠里,触响心灵的颤音,触摸命运的穴位,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到文工团了。简直可以说,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历史转型”的时代。而电影所反映的一段历史,与其说是从文革向改革开放转型的历史,不如说是部队文工团从兴盛到衰亡的历史。
文工团员,曾经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美好得让人想起在银幕上那些芳华绝代的女演员。但这并不影响文工团也是一个江湖。政治与权力,战争与艺术,青春与爱情,友谊与冷酷,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江湖。于是那一段芳华,也充满吊诡的特质。
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要绞尽脑汁超越另一些人。也总会有人更快地屈服于眼前的困境,轻率地牺牲内心的信念以及他人的利益。也总会有人为了生存得更好,而选择自私自利,选择不择手段。因而势必会发生历史性的“命运踩踏”事件。
于是,观看《芳华》时,善良一词,在我的心中久久萦绕。
作为一个惯看人世变幻的人,我再次惊讶于善良被消费,惊讶于谦卑的尊严被损害,惊讶于贫穷被展览和嘲笑,惊讶于芳华影像上惊悚的血色,惊讶于时代齿轮铁一般的无情,惊讶于历史舞剧的无厘头走向,惊讶于人性总是受摧折而复生。
我还惊讶于自己对善良的度的发现。是的,简直是一次关于度的发现。
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需要善良。人生的方向就是善良的方向,芳华更需要善良的支撑。这恰恰是你与时代齿轮咬合的正确方法。但为了减少对人性的磨损,或许秘诀正在于不多不少的善良。不妨换言之,善良的底线是,人不能过于善良。不能任人骑着走,不能任由别人侮辱与损害,不能左脸挨了耳光又送上右脸。
我观看《芳华》后,随手在微信上发了几句说说。有85后留言说,其实哪个时代都一样,都有各种“命运踩踏”。他举例说,他们的大学同学,一毕业立马分出高下。一个父亲主政一方的同学,学业平平,可却顺利进入仕途,早已上当了某县的副县长。而父亲在某个重点大学当头的同学,则十分顺利地读研分配到高校,早已升了副高职称。像我们这些人只能成就别人的芳华。
我安慰说,哪个时代都可能有不公。在时代列车上,最好最舒适的座位你大概很难挤上。但是潜规则、暗秩序、逆淘汰不是已经不那么明目张胆了吗?板结固化的阶层土壤不是已经出现了更多公正的缝隙了吗?还有,人们对良心的坚守,对善良的守望,不是越来越多地超过对成功的无底线追求吗?
没有背景,自己就是背景。没有绝对公正的时代,但绝对应该有善良对应的位置。或许只有用善良开路,才是最实在的选择。但同样地,要跟上时代列车的趟,却再也不能像刘峰那样善良到极傻,更不能像何小萍那样善良到被任人欺凌。
也就是说,再怎么盼望芳华也要坚守善良;再怎么善良,也不能忽略自己对芳华的向往。我们应该用善良开路,但又绝不允许善良任人玩弄。愿你的芳华牵着善良的手,愿你的成功更多地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芳华岂能永在?唯愿善良赢得公正的地位,而谦卑受到欢喜地对待。让人们品尝人性的滋味,坚守成功的底线,尊重与时俱退式的尊严。而坚守底线不仅得到尊重,而且得到实实在在的成功。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机器已经越来越清凉地运转。善良被温柔相待的几率在增大,自身实力即背景的可能性在提升,而人性的悲剧在减小。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善良吐芳华”。站在新年的门坎上,让我祝愿新时代绽放新芳华。也祝愿你芳华的裙裾上,开满善良的花朵。
文/严辉文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