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城的活力在于孕育新业态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全林 编辑:夏熊飞 2018-02-28 00:05:44
时刻新闻
—分享—

  一段时间来,无论是通过留形留魂留乡愁,保留的原生态生活场景,还是精心筛选,孕育出适合古城发展的业态,在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古城3.0版本过程中,通过微扰动改造、低冲击更新、整体性保护、家园式管理等方式,泉州在古城保护与发展之间,逐渐找到难能可贵的平衡点。(2月26日 泉州网)

  古城保护这个话题很让人纠结,维护没钱,毁掉可惜,往往让人陷入进退两难之中。去年2月2日《新京报》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发布长微博,质疑云南丽江收取古城维护费。丽江市回应称,收取古城维护费得到云南省政府批准,并以行政事业性方式收取。尽管收取维护费有一定依据,但公众的质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游客在当地的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消费行为里已经包含了上缴给当地政府的税金,政府拨款维修理所当然,如果再向游客加收古城维护费,等于一次消费行为缴纳两次税金,显然不合理。从政府方面来看,把古城维护费列入预算是没啥说的,但财力能否满足需求,却也不能不从实际出发。

  说来道去,古城保护的关键仍在于钱从哪儿出。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面对城市现代化潮流的冲击,泉州古城能留住老习俗、老字号、老街区,守住乡愁记忆,其奥秘在于有“八方来客”。无论是留形留魂留乡愁,还是保留原生态生活场景,孕育出适合古城发展的业态才是生命力所在,“见人见物见生活”才使古城“永远年轻”。

  泉州古城能吸引八方来客,不是单靠那些历史文化的承载物,还有蕴藏其中的时代元素。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古厝、洋楼、老别墅等建筑,通过微扰动改造,变身为充满当地风情的民宿、咖啡馆、文创店、餐饮店等商业业态,这些才让“老树著花无丑枝”。在刚刚过去的戊戌年春节,251.85万人次的游客涌向泉州,以古城西街为例,从正月初二到初五,人流总量就达25万人次。可见,把古城保护寓于发展之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

  事实上,有效保护古城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也不能从游客身上额外打主意,只能依靠市场机制,靠产业吸引资金进入,靠古城的风韵犹存“养老壮体”。投资是要追求回报的,如果古城保护带来了实际收益,无论是政府还是古建筑的所有者,维护古建筑的积极性必然提高,也就不存在找谁掏钱维护的问题了。

  古城保护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撑。泉州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杭州西湖做得也不错。从2012年10月起,杭州开始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当时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而2014年杭州全市旅游总收入已经达到1886.33亿元。旅游业的繁荣不仅惠及了民众,更是给旅游设施的维护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

  文/张全林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全林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2/28/45637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