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愿意给我转正,理由是我的牙不齐不美观!”4月27日,韩女士向媒体记者反映,说这件事让她非常接受不了。(4月28日澎湃新闻网)
客观讲,企业直接掌握了员工就业与失业的“决定权”,不给试用期员工转正并不意外,但以“牙齿不美观”为借口拒绝素质良好、从业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确实让人惊掉一地眼球。无非就是一个物业客服助理岗位,究竟需要长得有多“美观”?这样的说辞着实让人搞不懂状况。
员工最根本的价值应该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或许不同,但笔者认为绝不应是拉高公司“颜值”,如果员工不能为公司创造效益、赚取利润,再完美的人无非就是“花瓶”角色。每个公司或多或少会需要一两个“花瓶”,但核心员工不应以此为角色定位。
倘若公司真的只需要找一些“颜值担当”,那也无妨,只要在拟定招聘启事时加以说明,在面试环节有针对性挑选,严把“颜值关”,又何必惹来这场无谓的投诉。从这点讲,公司拿“牙齿不美观”说事纯属无理取闹,无非就是想找个借口拖延而已。
但这样一说同样存在问题,员工转正应有标准,虽然标准由企业自己确定,但章程不乱、程序不减应该是成功企业的最基本素养。随随便便找个“牙齿不美观”就想让人知难而退,那也未免太不把规则当回事,最起码拿出个符合章程的说法,让一切合情合理。从这点讲,一些企业内部的管理本身就有问题,但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后果却要员工买单,想来着实令人气愤。
不必讳言,类似的情况不是第一例,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例,只要群众需要求职应聘、需要为别人打工,就少不得会有转正被拒事件,或许今后还会有更加奇葩的理由和说辞。原因很简单,在不少企业看来,员工需要从自己手中“领钱”,就该被自己管,至于怎么管,就三个字——“看心情”。
而一些员工的维权意识还比较差,在遭遇类似问题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大多会甘吃“哑巴亏”,最后都不了了之,长此以往,企业更是肆无忌惮,将员工视为“橡皮泥”,随意拿捏。就如报道中的公司,一边向媒体承诺将与员工协商解决、妥善处理,一边却又直接将员工的打卡信息删除,无非还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傲娇。
基于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为就业市场来场深入的改革,让每名求职者更有尊严。而这一切的基础,还在于法律的进一步健全。或许这样并不能改变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但最起码可以让员工在遭遇就业歧视后获得一定法律支持,保障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的获得感。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