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你说声“谢谢”为何这么难?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2018-07-05 17:07:07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有两声“谢谢”,让全网动容,全球瞩目。

  “哥,谢谢你,我要走了。”这是甘肃庆阳19岁女孩李某奕在最后告别人世时,对拼命救他的民警说的最后一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声谢谢,透露出放弃生命者灵魂深处的善良,对世上好人的眷恋。

  正在进行的足球世界杯,日本队以2比3惜败比利时之后,这只球队在更衣室里用俄语写了“谢谢”的纸条。虽然痛失日本创造世界杯历史的最佳机会,但世人从他们离开的样子,看到了他们不可估量的前途。

  平常,对帮助和关心我们的人说声“谢谢”,一般来讲并不难;作为对别人有所帮助和关心的人,越来越多的人也不以别人“谢谢”为目的。这本来很好。

  但是,简单的“谢谢”二字,竟有一部分国人很难出口,除了那些以不说谢谢证明是至亲,大恩不用谢的情况,很多人把自己享受的公共服务或者别人提供的帮助,给予的关怀,或当作理所当然,或麻木不仁,是不是就不正常了?尤其是小孩和年轻人不感恩、不懂感恩,会不会使我们对未来文明的预期心生悲观?

  让关怀和善举收获感谢,或遭到冷遇,前者如沐春风,后者如鲠在喉。在一个战友群,我都曾亲历过:

  不久前,这个群里突然传来一名六十多岁的战友因病去世的消息,这让接受过他线下接待和聚会时服务,线上每天最早由他发出的第一声问候的群友深感悲痛。一连三天,全群齐刷刷地哀悼,附近的战友代表全体战友到殡仪馆送别。

  最后,这位战友在税务机关工作的女儿,用她爸爸的微信,向她并不认识,也没有交往过的,四面八方的伯伯叔叔们表达谢意,并表态会按大家的嘱托,代爸爸照顾好爷爷奶奶和母亲。

  也是这个群,再往前一年,群友们通过多方打听,寻找悄悄消失一个多月的一名战友,原来他因脑瘤重病入院。大家知道他生活在农村,经济一定有困难,群里立即发起捐助,指派专人在医院收款,一个星期捐款约8万多(大概)。后来,有一定财力的一安徽战友专程送款5万元赶到医院来。战友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双手接过大扎钱,激动得语无伦次。

  战友们的关怀和帮助,不仅缓解了战友的经济压力,而且有助于他病情得到控制,身体得到一定的恢复,得以出院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后,由于病情复发,最终人还是走了。

  此时,群里第一次为一名去世的战友开启悼念送别模式。群主及当年的连长指派我,代表全体战友为死者撰写追悼词。我与老连长为这篇悼词,连夜在网上反复传送修改,赶在送葬的那天早上,发送在战友群里,以表达哀思。

  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多了一个心思。那就是想提醒死者的儿子在事后向父亲的战友们表达谢意。于是,我把悼词用文档发给他,告诉他,这是全连战友给他父亲的悼词,可留作纪念。并建议他在父亲入土之后,用父亲的微信在群里说几句话,表达感谢。

  我懂这位战友老家的风俗,我特别强调,“这是你当儿子此刻应该做的事。”我说得很慎重,很奇怪,并没有得到他的积极回应,当时以为他处于悲痛之中。令人失望的是,我守在群里整整一天,没有看到这位年轻人在群里的片言支语。直到现在,我真希望是看漏了。

  我曾代表离得近的战友到医院看望过这名住院的战友,他的儿子,这位年轻人我见过,人是有些老实,不擅言语,想到战友夫妇都很朴实,住院一两个月,始终封锁消息,不想麻烦别人。所以,当时安徽送来善款,我就与小伙互加了微信,不止我一个人当面嘱咐他,务必代表其父母在群里表达感谢,结果也是让人失望。有鉴于此,才有我后面的特别嘱咐。

  小伙子接连两次未理睬,反而让我反思,我是不是苛求于人了呢?不该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来要求呢?

  小伙至少是二十大几的人了吧,感谢有恩的人,本不必由旁人来提醒。我还是不解,对如此关心和帮助他父亲的战友,省内的或外省的,认识的或不认识的,老的或少的,富有的或仍然很困难的,还有少数匿名捐款的,他为什么就不能说一声感谢的话呢?

  更令我诧异的是,在他父亲送葬后的几天之内,我从他的微信动态中看到,小伙子还在为自己所供职公司的老板跟贴调侃、打Call点赞。有种担心油然而生,在大爱面前,他真的心如止水吗?

  时间过去快一年了,网上网下,感天动地,天南海北,温情涌动,充满战友情义的牵挂互助和生离死别历历在目。战友的儿子没有一声“谢谢”,也许绝大多数战友并没在意。这也好,以免那种高尚纯洁的感情产生落差。但照亲历者的我看来,这曲实景剧就差这句“谢谢”,让这个感人故事落下了不该有的遗憾,至少显得美中不足。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05/467195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