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着

来源:红网 作者:刘吉同 编辑:王俞 2018-07-28 22:10:40
时刻新闻
—分享—

  我所住的小区,前些天物业要求每人必须买门卡,刷卡后大门才会打开。否则,“铁将军”一直把门。我有一位同学,下岗后做加工安装防盗窗,这些年生意应接不暇,节假日也难得休息一天。家家户户都有需求,要用铁栏把窗户围起来。这么大的市场,他能不忙吗?前几天给外地的朋友寄两本书,大老远跑到了邮局,结果因未带身份证而寄不成,只有“吃二遍苦”跑回家拿来身份证后,方才寄出。一次到县政府办事,县领导办公室门上,均没有任何标志,很不方便找人,这大概也是出于防着的心理吧。有次到市政府找友,只见大门口数名特警游弋,他们脚蹬高靴,手持警棍,且警惕性极高,令人望而生畏。保安更是一丝不苟,先问你找谁?然后让你再打电话与找的人联系,保安与找的人通过话后,再让你登记个人信息,尔后才能进去。目的都是为了防着,防止坏人阴谋得逞吧。

  每次到幼儿园接孩子,大门口均戒备森严,即使与保安已成熟人了,但没有接送卡仍然不能进去。各小学的门口,都聚集着庞大的接送大军。一次问邻居,你孙子都上四年级了,怎么还每天接送呀,他说怕有偷孩子的呀。这些年,大街上倒地的老人,路人也不敢冒然去扶。我先前的一位同事,每到市场买菜,只拣虫咬过的买。大街上和公共场所,摄像头几乎无处不在。退休的领养老金,要出具自己还活着的证明方能领取。医院大门口的保安,这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街头的警察巡逻车,也比前几年频繁多了,听说有的地方已经换成装甲车巡逻。目的也都是为了防着。

  外出乘飞机也好,坐火车也罢,还是乘大巴,都需要“实名制”,进站时都要把全身检查个遍。几年前我去某地访友,走出车站便见到派出所贴的标语,“请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我曾到云南一个边境县旅游,见县城大衔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穿制服的青壮,持橡皮棍立在街上。有次在东北某车站购票,被警察突然叫去查验身份证,又将我携带的提包翻了个遍。当然也是为了防着。

  人们外出旅游什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防着,住店、购物、乘车、游览,无不充满着这样的心理。对陌生人的信任度几乎是零,若有一位“活雷锋”前来帮你提行李、抱孩子什么的,你下意识地会“婉言谢绝”,心中暗想:遇到骗子了吧?这让我想起了两件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我还是个军人,一天在昆明火车站侯车,一位看上去出身上层家庭、似又受过磨难的老太太,把她的包袱往我身边一放,说:请你帮我看着,我出去买些东西。她一去就是四十分钟,待她回来之后,我将包袱“完壁归赵”。还有一次,我乘车在边境防区内执行军务,一批民工正在此地筑路。深山老林,哪有什么邮局,一位民工拦住车,将二百块钱和一张写着老家地址的纸条递给了我,让帮他把钱寄回家,我回到营区后便寄走了。素昧平生却如此信任,这样的事眼下很难找了。

  防着的本质是高度的不信任,目的是防止坏人做坏事,防止上当受骗。一个社会再文明,官方也好,民间也罢,都需要有一定的防着意识。然而,若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在防着,满脑子是“洪洞县里无好人”,将防着措施推到了近乎极端的程度,那就不正常了。时下颇有这样的意味,官民之间,官官之间,民民之间,医患之间,区域之间,买卖之间,商贩与城管之间,工人与老板之间,服务与被服务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都有着太浓烈的防着意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理念,似乎于今高度普及和深化。全社会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财富,耗去了多少效率。它不知给多少人带来多少麻烦,多少痛苦,多少精神创伤。这个成本太大了,谁也算不清。

  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它从哪里来?为什么与“民无信不立”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又何以如此疯长?追本溯源,望闻问切,切实需要认真疗治了。

  文/刘吉同

来源:红网

作者:刘吉同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28/469253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