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杜绝“女德班”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接轨

来源:红网 作者:焦佳星 编辑:田德政 2018-12-11 20:26:2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在浙江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亲子夏令营里,一个个未成年的孩子认真学习着“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穿着暴露是非常低俗的表现,会招病、招灾”等“传统女德”知识,而这些“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例如“女人就应该是最底层”,例如“受家暴了一定要忍”,等等。据媒体报道称,温州的这一所“女德班”与之前被关停的抚顺“女德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舆论再次将“女德班”推上风口浪尖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女德班屡禁不止?单纯的停办就能将“女德”斩草除根吗?

  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曾沉痛地指出,“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在倡导性别平等、人格独立的今天,“女德班”借着传统文化的外衣将封建糟粕的恶爪伸向未成年人,理直气壮地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遗毒,实质上已经触碰到社会文明底线,既不符合男女平等的基本要义,又与一般的生活常识相悖,“女德”无非就是束缚女性、奴役女性、压迫女性的歪理邪说。这样明显而露骨的文化倒退,首先家长是不会信赖的,其次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但是为什么“女德班”能冒着法律和舆论风险,一次又一次浮出水面呢?

  在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在加紧宣传传统文化与精神,但是也有不少“伪文化”借着传统文化的外衣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而“女德班”只是其中一例罢了。例如11月河南某校集合千余人大搞“成人礼”,让学生和家长穿上不合时宜的唐装,要求上千名学生为父母下跪、叩首,最后还要一起朗诵《弟子规》。在这一系列“大动作”之后,传统文化就真的“春回大地”了吗?

  “伪文化”也正是借着传统文化的匮乏和断代,登上了大雅之堂。自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式微,“新伦理代替旧伦理,新生活代替旧生活”。尤其是经历了之后的“破四旧”,传统文化还能剩下些什么呢?“女德班”到处举办讲座,而且还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支持,正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供给过于匮乏,以至于这些极度缺乏科学知识和人之常情的人,都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专家”。其实,一直以来民间对传统文化都是有着巨大的渴求的,于丹、易中天的兴起,国学热的兴起,都是市场及精神巨大需求的体现。只是在传统文化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绝不能依靠“太极高手雷雷”“隔山打牛的闫芳”和“女德专家丁璇”这一类“伪文化专家”来发展传统文化,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接轨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要宣扬传统文化,必定要让它与现代文明接轨。透视传统文化的内核,其“君权”“男权”思想屡见不鲜,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要想得到良性、持久发展,就必须以人文主义为前提,将落后的、封建的思想加以改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接轨,就要做到尊重人,肯定人的宝贵,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个体生命的不同与自由。以层出不穷的“女德班”为例,符合现代文明的“女德”也应当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尊重女性,尊重女性个体的价值。

  “女德班”的层出不穷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监管问题,而是当今社会精神层面的问题,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仍然没有接轨。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才会群魔乱舞妖孽丛生,遏制封建的“女德”在今天大行其道,除了要予以迎头痛击,更重要的是在广度、深度上解决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而“女德”等“伪文化”也正是借着传统文化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不断卷土重来。其实不管是否宣扬传统文化,都不应该与现代文明为敌,都不应该与人文主义为敌,都不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敌。

  文/焦佳星(苏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焦佳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11/479163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