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对106骚扰短信“轰炸”,运营商应多一份责任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荣 编辑:田德政 2018-12-17 22:52:10
时刻新闻
—分享—

  “×××又发大红包啦,搜索领取!”“恭喜您获得5万元贷款额度,点击领取!”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包含着诸如营销推广、物流外卖、政务验证等内容的短信大部分由106开头的号码发出,甚至一些短信还能精准地使用收信人的真实姓名;不同短信群发商对于内容的审核强度也不一致。(12月16日 新华网)

  不知不觉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带来了诸多方便。然而,在方便之余也有不便之处:不想要、躲不掉、惹人恼的骚扰短信。这些骚扰短信中106开头的占比高达92%,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都有的感触是每天都有5条左右的骚扰短信,在双11期间更高达30多条;好在现在很多智能手机厂商有自动防骚扰功能,或者安装专业软件就可以拦截,即时这样每天都会有“漏网之鱼”造成骚扰,智能手机都不能幸免,可想而知功能机的用户将会有多大的困扰。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容许这类106短信发送?106短信平台是指三大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网关短信平台,本意是方便信息群发来提高效率。然而在高额的利润面前让106平台变了味儿,产生了一些铤而走险的商家,他们在淘宝、微博、QQ等平台上在卖106平台短信,“到达率高、转化率高、三网不屏蔽”等词汇则是他们宣传的口号。看量定价,10w条以上仅仅5分钱一条,甚至是博彩、网贷等违法违规的推广信息,经过内容“伪装”后也可以从平台发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最终的“伤害”承担者莫过于广大手机用户。

  除了高额利润,更大的诱因是获客门槛低,操作简单。通过“手机号码生成器”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陌生号段,与之相对应的便是购买准确的用户信息,可以精准、定向推送营销广告信息。我们随便用一个软件都需要手机号注册、绑定,甚至是姓名、身份证号。网上购物更是曝光了住所、偏好等全套信息,尽管用户慎之又慎也难免隐私在信息时代里裸奔,个人信息便成为了不良商贩的“资源”。

  明明发现问题,为何越管越猖狂?中国移动在审核106平台入驻客户上把关;中国电信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垃圾短信管控;中国联通将平台客户的违约行为作出一般、严重、重大三类分级,可见三家电信运营商都为用户手机净屏工作做出了努力。由于用户和运营商对垃圾骚扰短信评判标准不同、用户不同接受的标准也不同,加上当前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对垃圾短信进行明确的判定,导致通信运营商目前的努力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用户对骚扰短信的厌烦程度不断加深,手机上安装的专业来识别、拦截各种骚扰短信的软件功能在不断增强;规范的短信群发监督过滤系统也在不断完善,让骚扰短信平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诚然,通信运营商们在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础之上,应少谋取一份不良利益,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短信平台回归正轨。

  文/李海荣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荣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17/47952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