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即权力,所以媒体必须有媒体伦理的约束,评论员必须具备评论伦理的自觉。有时候,评论员“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譬如,不盯着普通人;不搞鸡零狗碎;不上纲上线。【详细】
王言虎
2025-09-09 12:00
如果你时时涵养自己洞穿事物本质的能力,积累越来越多的分析系统/结构,这种能力就会慢慢内化,成为你的第二本能,成为你主体性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你就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详细】
陈斌
2025-09-03 12:00
哪怕是我反对的,也有被理解的权利。在如今的全媒体时代,谁都可能会卷入一场舆论风波中,我们对基本常识的坚守,决定了理性批判的起点与支点。【详细】
李琛 王小杨
2025-09-02 12:00
写作者提炼评论的观点,不仅需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知识,还要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深入挖掘事件本质,绞尽脑汁寻找解决问题“处方”。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含金量”较高的观点,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详细】
徐林生
2025-08-29 12:00
现阶段同学们写评论时,不妨先试着把文章写短,就用简洁明了的三段式来磨练自己对论点的概括能力、对论据的挑选使用能力、对文字的把控能力以及思维层面的展开能力。【详细】
牛宁
2025-08-28 12:00
一篇评论的质量反映你思维的质量,好的评论一定是高质量思维的自然结果,所以写好评论的核心是提高你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详细】
陈斌
2025-08-27 12:00
评论员认知到哪里,评论的视角与深度就能到哪里。视角与认知又从哪里来?一是理论知识,二是经验知识。这个“经验知识”,连接的就是现实感。【详细】
王言虎
2025-08-26 12:00
如果AI在评论写作中“反客为主”,评论的人情味势必淡化,思想的感染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样的AI应用,反而背离了人工智能时代评论实践的初衷。【详细】
刘海明
2025-08-26 12:00
评论写作中,有两个被忽略或被看轻的地方。一是在动笔之前,思考不足,没有形成基本的观点及逻辑。二是在停笔之后,也就是写了初稿后,漏洞百出也不修改,直接投稿了。【详细】
牛宁
2025-08-21 12:00
删繁就简是一种能力,可能需要慢慢培养,但建立这种写作思维并不难。学生写作者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对此多些致意,通过反复地写作与删改,逐步养成“断舍离”的习惯。【详细】
王言虎
2025-08-19 12:00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湘潭大学期刊社社长王洁群评委,分享他在作品点评中的真实感受与评论写作心得,并为所有心怀梦想的青年学子送上真挚寄语。【详细】
王洁群
2025-07-31 12:00
南方周末原评论部副主任陈斌评委,分享他在作品点评中的体会感想与评论写作心得,并为所有心怀梦想的青年学子送上真挚寄语。【详细】
陈斌
2025-07-30 12:00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泓评委,分享他在作品点评中的思考体会与评论写作心得,并为所有心怀梦想的青年学子送上真挚寄语。【详细】
赵泓
2025-07-29 12:00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苏蕾评委,分享她在作品点评中的感想体会与评论写作心得,并为所有心怀梦想的青年学子送上真挚寄语。【详细】
谢美慧
2025-07-24 12:00
愿洪灾早日退去,愿逆行者平安归来,愿这份爱与担当,永远成为我们战胜一切的底气。 【详细】
2025-07-16 12:00这份出海诀窍,远非简单的复制粘贴,中国饮品品牌所传达出的和谐与包容的发展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当东方树叶浸润西方土壤,世界尝到的不仅是东方茶香,更是中国味道。【详细】
2025-07-09 12:00职业的价值选择不能只重“面子”,一头钻向有体面的工作;更要重“里子”,要满足社会需求、创造自己实际价值。【详细】
2025-07-09 12:00在未来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当中,轻量化的微短剧以量取胜可以发挥探路者的功能,通过不断的市场尝试找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美公约数”。但能否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核心还在于文化本身。【详细】
2025-07-08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