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网评论部主任、青椒训练营导师牛宁。
8月27日,学员们更多关注近日焦点话题和民生事,从“深夜开锁被要高价”“大学‘高中化’”到“落马副行长出狱后当网红”再到“儿童票标准何时告别‘身高论’”,同学们关注的话题很新很热,切入角度也是又正又稳,对社会热点保持高度关注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
更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上一轮批改,同学们把导师们意见听进去了、落实好了,最明显的改变体现在大家的标题上。从混杂了学术用语的“半文半白”式的冗长标题,变为简练明确的观点标题,效果有了巨大提升。相信大家在创作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能“get”到一个好的标题,成就新闻人的“啊哈时刻”(Aha moment,即一瞬间的灵感迸发),一篇优秀评论也就成了一半。
《落马副行长出狱后当网红:“流量”应在方圆之内》一文,以落马副行长当网红为线索,谈“流量”应在方圆之内,标题的前后两部分都足够吸引人,简明介绍了事件、直接抛出了观点,这是很不错的标题形式。整篇文章结构完整,论述清晰,文章的一大亮点在于结尾再度点题,用一连串对仗工整的语言重申了观点,值得表扬。需要注意的是,新闻事件、论据要用官方信源,如果盲目引用未经证实的网络平台消息会有因事实歪曲、信息错位而被误导的风险。
《女子深夜开锁被索要高价:套路陷阱不该让消费者妥协》一文也是同样的标题逻辑,前半部分介绍事件、后半部分抛出观点,文章案例详实、紧扣社会热点,体现出作者的思考。文章从事件描述到原因分析,再到对策建议,逻辑层层递进,论证有力,揭露了行业乱象,也指出了平台监管与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性,体现出较强的批判性和建设性。需要注意的是,案例部分过长,占了全文一半篇幅,挤压了说理论述的空间。
《大银幕的罗小黑2:照见本土奇幻宇宙的可能性》,作为一篇影评,能从“本土扎根”与“多维融合”阐释本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融合的做法与路径,选题角度符合当下热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文逻辑上展现得不够明确,文章条理还应该加强。可以加强起承转合,逻辑连接词要更明确一些,文章立意也可站位更高一点。
《我们真的“会”用AI吗?》,讨论AI这种大热话题,就格外考量作者功底,如果角度平平则会抓不住眼球,若研究不够深入,则找不到问题核心只能泛泛而谈。但好在此篇文章切入角度比较刁钻,思考的深度相较于讨论AI技术的应用场景,提升了一个维度。引用爱默生和罗素等名人的言论佐证论点,是很不错的做法。但作为新闻评论,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出处和用词准确。我们撰写习作,是要按照刊发标准,为日后独立撰写文章打下坚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
《一厘米之争:儿童票标准何时告别“身高论”?》,以长期被人诟病的“身高论”切入,没有纠缠于个案,而是将“1厘米”之争成功升华为落后标准与时代进步的深刻矛盾,视野开阔。文章巧妙地引用法律条款,使批评立于法理之上,而非仅止于道德诉求。值得肯定的是,文章不仅止于批判,更提出了明确解决方案,使文章“言之有物”。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略显冗长,遣词造句可更精炼,使论证节奏更加紧凑有力。建议可多用一些短句。
《“精准延误险”不是创新是算计》,文章开篇用简练语言点明了何为“精准延误险”,并且直指问题核心(规则严苛、涉嫌误导),逻辑严谨层层递进,最后升华到企业责任与监管必要性,一气呵成。整体用语准确且有力、高度凝练,展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可稍作平衡,企业、消费者、监管方都可以涉及。若能简要提及企业推出此类产品的初衷,再转折指出其执行中的问题,会显得更全面客观。
《“擦边”表演被叫停,莫让低俗之风玷污欢乐净土》,文章能从道德、企业责任、法律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层次分明。论述并非空泛批判,而是使用具体论据支撑观点,值得肯定。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论断略显绝对,未提供具体观众反馈数据或社会调查结果,可能减弱说服力。
《大学“高中化”并非对孩子成长负责》,选题精准,直击大学管理“高中化”的弊端,逻辑清晰,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文章论述有力、语言精准,能够很大程度上引发共鸣。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论述显得过于绝对,对于多方困境可更加辩证来看。下结论、做判断一定要有客观佐证。
《演唱会扰民之思:经济账与民生账的衡平》,作者的语言功底值得肯定,也很善用案例,描述的场景很生动、很有画面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用语过于绝对,论证不够严谨。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提出的解决方案停留在呼吁,缺乏可执行性,就会让文章显得空洞、“言之无物”,让整体说服力大打折扣。
整体看下来,除了标题的进步外,还有一点很值得表扬的是同学们的论述结构更加清晰,框架更为简明,说明大家已经能够初步构建评论写作的整体概念。现阶段同学们写评论时,不妨先试着把文章写短,就用简洁明了的三段式来磨练自己对论点的概括能力、对论据的挑选使用能力、对文字的把控能力以及思维层面的展开能力。要记住,在文章写作中,标题是基石、观点是支柱、论述是血肉。
如果一上来就分成很多段落,有时候会让文章显得很散乱、不成体系。同学们在写完文章后也不妨再回看一下整篇文章的逻辑框架,该段落想讲的到底是什么观点?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换个论点是否能行?如果换个思路切入又该如何论述?多去回看、多去思考,同学们的进步会更快。
来源:红网
作者:牛宁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