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尝辄止,是提炼观点的常见病|青椒训练营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汪敏星 2025-08-29 16:55:4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822115528.jpg

红网青椒训练营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林生。

评论的价值在于观点。如何提炼一篇评论观点,将热点新闻事件潜在价值最大化,是摆在写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而浅尝辄止,则是评论作者特别是初学者常见毛病。

这些常见的毛病主要有,思考问题扁平化,满足于描述事件表象,不作深层次追问,止于“蜻蜓点水”式思考;分析原‌因简单化‌,将多因一果问题归为单一因素,忽视事件背后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观察‌视角窄小化‌,仅从单一群体立场发声,或被“先入为主”惯性遮蔽,或被部分网友经不起推敲的言论带偏。

如红网青椒训练营第四组一同学提交的写作提纲,就“高速有人戴恐怖面具惊吓过路车辆”被交警批评教育进行评论。这位同学将事件定性为更多的是一场“文化误会”,理据是“假面文化”在西方国家属于传统文化,觉得有关部门的通报批评是上纲上线。

从新闻来源可见,确实有网友认为事件由文化差异引起,不必小题大做。这位同学对这些网友的观点表示认可,于是拟围绕“文化误会”来提炼观点。

事实上,附着在事件背后更为关键信息是,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以“恐怖面具惊吓过路车辆”,至少在我国不被允许,属于危害交通安全行为无疑。可见,将此事解读成像一场“文化误会”,有悖常理。

经交流启发,该同学的写作思路来了个大反转,将论述方向转为批评网友的偏颇看法,强调外教也需入乡随俗遵纪守法。从这个角度去评论,符合事件基本定性,可最大限度挖掘新闻价值。写作思路调整后,稿件最终被刊发。

写作实践中,评论作者提炼观点浅尝辄止,除受上述“技术性”因素影响外,不少还是思维惰性使然。如一些作者或只求时效不求质量,或以应付心态交差了事,或不思进取满足于泛泛而谈。结果,写出的评论难免人云亦云,平淡无奇。

写作者提炼评论的观点,不仅需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知识,还要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深入挖掘事件本质,绞尽脑汁寻找解决问题“处方”。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含金量”较高的观点,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3/152372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