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大家谈|让“写字课”接续母语滋养

来源:红网 作者:戴先任 编辑:陈乘 2019-03-05 16:24:2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拟提交《关于扎实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建议》。他认为,虽然汉字书写这几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更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上海市将写字列入学业水平测试,以刚性要求学生人人写好字。但放眼全国,不少小学生的写字达不到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3月4日中国青年网)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的写字明确提出如下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相关要求俱在,但在很多地方,小学生的字却越写越差,甚至达到不堪卒读的程度。这背后原因有不少。

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字写得好不好看,在“实用主义者”眼中看来,并不重要,不写错别字、能答对题就很好了,把字写好,对于学业压力大的学生来说,也就更成了一种奢求。另外,正如胡卫提到,现在的语文教师虽多数学历高,但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写字专业训练,他们欠缺写字方面的专业知识,自然难以教会小学生写出一手好字。而现在成年人习惯于通过电子产品办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写字也成了久违的事情,很多成年人字写得越来越差,甚至提笔忘字的事也很常见,在这种不重视写字的大环境下,学生也难以避免会受到不良影响。

让孩子把汉字写好,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培养孩子的写字能力,让孩子爱上写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这是为了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书写,更有助于让人对汉字、传统文化产生体悟:通过书写,也能让人产生一种仪式感,让人对汉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敬畏,通过笔的书写,才能让学生与汉字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才能打通学生与传统文化、母语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的隔膜,从而才让汉字在一代代人的书写中,得到更好传承。兹事体大,不容小觑。

胡卫建议小学生从小练毛笔,建议小学每周增加一节“写字课”,同时还要培养教师,组织全国汉字书写等级考试等等。这样的建议很有建设性,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增加“写字课”,让学生们多拾起手中的笔,一笔一划地虔诚书写我们的母语。汉字,有利于让孩子们“零距离”接续母语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对文明的传承也大有好处。

文/戴先任

来源:红网

作者:戴先任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05/51908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