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大家谈 | 让“活起来”的文物唤醒民族记忆

来源:红网 作者:方华康 编辑:田德政 2019-03-11 13:49:57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博物馆建设的建议》。其中指出,应加强对散落民间的历史文化名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3月10日 澎湃新闻)

人若是没有了记忆,生活的意义感就会丧失。历史是整个民族的记忆,假使不能得到传承,文明就会面临危机。清人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历史使我们在上下四方的茫茫时空中找寻到自己的时代定位,获得独特的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它关涉过去,更指向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数千年厚重文化传统的国度,那些曾经鲜活的生活图景如今像泛黄沉香的古卷已然被风干,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人和事再难以拼接如初。而历史永恒的见证者——古物却穿越千百年风雨烟尘仍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向游客娓娓诉说着镌刻在华夏民族记忆深处的风华与落寞。

近年来,《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假如文物会说话》等文物题材的纪录片、综艺节目在各大平台热播,受到许多观众追捧,尤其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眼球。随着故宫口红、故宫火锅等特色文创产品的推出,故宫及其代表的宫廷文化仿佛也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的关注。从宏大叙事上来看,对自己所在族群的历史感到好奇是人类的社会性本能。借用文化学者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这是因为“历史从来让人惦记”。我们想知道几百年前的祖先以何种方式生活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改革四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越来越注重文化消费。当然,社会发展也伴随着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各种压力下奋力前行却步履蹒跚。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里,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现实总是不能让人满意。 通过探寻那些深埋在过往时代里的精神财富,人们也许能重拾一份纯粹原始的天真、快乐。

无论是文物纪录片的走红,还是故宫网红文创产品的大卖,都向我们呈现出了当下社会大众对文化消费尤其是历史文化知识的现实渴求。博物馆是储藏历史记忆的文化基因库,静默无声的古物是游客直观认识历史的重要指引者。博物馆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大有可为、责无旁贷。认识历史是为了关照现实、指引未来的道路。未来是开放的,未来的局面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回望历史有助于我们做出无愧时代的选择。让国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对于培育公民意识、加强民族认同、凝固前行力量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的功能指向过去,却要有对接时代、面向未来的眼光与胸怀。在文化消费多元化的背景下,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最重要的就是要适时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文物与一般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它身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无数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成为不再为人熟知的失踪者,即宋亚平代表所言的“散落民间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故事也被尘封在器物和文献里。博物馆要善于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VR等新兴科技让文物“活”起来,以具有现代气息的方式讲述好那些沉淀了千百年的故事,使游客愿意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和我们民族的古往今来。

文/方华康

来源:红网

作者:方华康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11/52069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