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5岁老人求职深藏多少热爱

来源:红网 作者:余人月 编辑:张瑜 2019-05-30 16:41:2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延吉市一位95岁的老人离家出门,想凭借年轻时掌握的技能找工作,被民警找了回来。(5月28日《延边晨报》)

这位老人并非生活无着,要找份工作来养家糊口,而是头脑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中,一次不由自主的行动。5月25日,他从延吉西站坐火车到了珲春,民警问他时,说身体挺好,要去珲春的一家皮具厂看看。老人果真是到了皮具厂,想凭年轻时掌握的制作皮具手艺找工作。在此想起另一则新闻,2019年1月8日,南京市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八旬老人走失,却是坐公交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啦,女儿早毕业30多年了。这样的新闻,让人唏嘘,两位老人都有失忆症,却记得年轻时走过的路,一个坐火车,一个坐公交,还能找到几十年前的旧地,想重温当年的一幕。他们可以忘了全世界,却不会忘了这一生的深爱,不会忘了岁月深处刻骨铭心的眷恋。

老人想求职,也许年轻时对工作有过无比的投入,也许制作皮具伴随了他的一生,凝聚了他太多的刻苦钻研与精益求精,那种爱岗敬业与工匠精神,让工作成了他的感情寄托,以至在半梦半醒之间,仍能在胸中下意识的燃起炽热之火,想回到那个劳动的青春当中,回到车间,回到流水线,回到将原料变为产品与手中宝贝的场景,他就能焕发力量。回到幼儿园接孩子的老人也一样,无论时光过去多久,无论这一生走了多远,无论身在何方,孩子又离开在哪,潜意识中对孩子的牵挂从未远离,也许这一生经历过很多,唯有接孩子放学是最放不下的任务,一直如影相随。两位老人,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孩子,这是有多么深沉的爱,才有这么令人惊异的反常之举,反常之下,恰恰是爱到极致的正常:一个人付出了真爱,总会在无意识中,触及岁月中的回响,按下那个重播键,让昔日重来,谛听自己的心声。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认为,到了老年阶段,通常喜欢唤醒过去的人生回忆,尤其是回忆积极的一面,以此整合自己的生命历程,让人生有圆满感、喜悦感、获得感。两位老人的下意识举动,是符合这一理论的,他们努力寻找的,正是年轻时的那种美好。这也提醒我们,在年轻时,一定要好好的爱孩子,爱他人,爱工作,爱世界,这种积极投入的热爱,会让我们在老来回望时,能泛起由衷的幸福感,获得爱的体验,无论时光久远,唯有热爱不会被失忆,不会被遗忘。

文/余人月

来源:红网

作者:余人月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5/30/55636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