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季,有这样一批大学生,放弃丰厚的薪酬、放弃大城市的繁华生活,选择扎根艰苦的基层、选择回归家乡,他们就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今年,北京理工大学有57名选调生将奔赴新疆、西藏、广西、陕西、甘肃等17个省区,开启人生新的篇章。(6月24日《北京青年报》)
选择基层,也就选择了与艰苦为伴。一直以来,基层就是苦与累的代名词,尤其是农村基层,很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宁可在城市从事最基础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锻炼自己。然而,基层其实比其他地方更需要人才的补充,只有让更多有思想、有知识、有拼劲的青年人才到基层去,才能更好激活基层发展的生机活力。
选择基层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原本可以有更好工作、更高薪酬的优秀年轻人才,放弃“好日子”,选择“苦日子”,就意味着要接受来自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质疑,责备有之,嘲讽有之,批判有之,凡此种种皆是正常。
阳光总在风雨后。选择的正确性留给时间来印证,但始终相信,青年人才只要坚守初心,在基层同样可以干出一番骄人业绩。放弃广州白领生活,返乡带领村民脱贫的“桔子”书记程桔;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豆皮西施”程梦醒;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新疆工作的“小崔古丽”崔久秀;放弃大医院的“铁饭碗”,选择做老年护理师的“能闺女”李楠楠……或许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她们,但她们身上有着同样的标签——“全国人大代表”“90后”。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人生本就没有固定格式,青年人才选择基层,失去了“锦绣前程”,却收获了人生难得的成长经历。生活上的艰苦,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磨刀石”,经过磨练洗礼之后的丰盈内心才是成就未来的根基所在。
青年正是人生最好的奋斗阶段,过早选择“安逸”,人生就会缺少挑战、缺少“打磨”,成长就会留下“缺憾”。“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把自己交给基层,让青春奉献在基层,当好新时达的奋斗者,是每名青年人才应有的自觉。
“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定位正确的成长坐标,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发展需要,主动担当起青年之责任,让青春奋斗之火在基层闪耀,每名高校毕业生都不应缺席。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