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尴尬公厕”背后,城市温度何在?

来源:红网 作者:于晴 编辑:陈乘 2019-10-19 20:21:5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贵州贵阳,一公园公厕的男卫生间设计被吐槽,安装在洗手池墙上的镜子正对便池,外面路过的市民能清楚看见正在如厕的人,十分尴尬。公厕管理员称已向上级反映,目前则用花盆摆在洗手池上“遮羞”。

许多事情本来就荒诞不经,但仍然坦然“摆在那里”;有些道理尽管浅显到根本不必说出口,但哪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相对无语”。除了公厕镜子,诸如此类的“设计”不少见,大家似乎见怪不怪:一下雨就变成“踩地雷”的人行道地砖、走着走着就被拦截的盲道、斑马线上的围栏……如果说这些还能算作管理者忽视的死角地带,那么另外一些则带着一种明显的治理恶意:防止流浪者扎堆休息的天桥下的水泥锥,公园里躺不下去的长椅。在这些例子中,“管理”都与它的目标发生了异化,变成了一种以管理者自身为最终目的“想当然”式怪胎性思维和做法。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李迪华教授曾经做过一篇演讲,他在经历过种种“与人为敌”、“寸步难行”的公共设置服务之后,提出这样几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如此缺乏细节?为什么我们会缺乏生活体验?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中会很少见到残障人士?”

古人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今天别有深意。细节才更能彰显社会治理的水平。公共设施的设置以及公共服务的基本遵循,是近代工业化、城市化以来就在不断优化的文明命题,经历无数次试错和调整,形成无数种符合人类社会生存规律的模型,目的就是要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面貌,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舒适”和“人的方便”。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然而,正是眼前这些早该成熟的公共服务,常常直露地表达着一种“目中无人”。

什么是“城市温度”呢?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温暖的回忆与幸福的感受,为城市居民生活配套给予最完善的保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调皮可爱的孩子设计安全完美的环境。我们依据这些给一个城市定位,而非那些站立在讲台前滔滔不绝的城市发展PPT。

观察一个城市的“先进”,先看到的是秩序井然地上下车、不拥不挤地过马路、其乐融融的商家和顾客……这些所反映的必然是成功的公共治理,以及在这种治理中形成的群体规则。这些,在表达社会成熟度上,都是精准的标准,其实也是终极的标准。“尴尬公厕”背后暴露的,是无“温度”的城市治理,表面上再多文明工程建设也难以追回来“失望”。

文/于晴(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于晴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0/19/61407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