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屡遭质疑的学科竞赛,公信力该如何拯救?

来源:红网 作者:程雨祺 编辑:田德政 2019-11-03 13:00: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31日,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在浙江省学军中学闭幕,获得7人集训队大丰收的东道主学军却被怀疑泄题。事情缘起该校一位省队女生赛后发的说说,照片上学军同学穿着校服在庆祝生日,蛋糕后面的黑板上赫然写着决赛的力学答案。然而,女生个人资料显示的生日恰在决赛前不久。学军官方回应称,生日派对被延迟到决赛后用来放松,黑板上的式子是考完在复卷,但是并未提供蛋糕的购买时间等任何实际证据。更有趣的是,网友对比发现,黑板上的数字与最终参考答案不符。

此事在竞赛圈里引发众说纷纭,圈内人对各种细节深挖不舍,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蛋糕到底是决赛前还是决赛后吃的?黑板为什么写“力学答案”而不写“决赛答案”?复卷会发纸质版答案,数字又十分难看,何必用粉笔抄写?决赛颁奖典礼合照所穿衣服和庆祝生日的衣服是否一致?连环追问,各举证据,每位物竞选手都是一位私家侦探,都在试图用自己参与或曾经参与决赛的经验还原真相。

重要的不是这件事的真相,而是竞赛的公信力下降已然成为事实。每年考得好的学校都几乎不可避免地遭到质疑,也许参加竞赛的学生已经对泄题作弊之类的舆论见怪不怪。只不过,东道主优势常有,而有照片作为质疑证据的事不常有。质疑只是质疑,没有权威机构的介入,不可能发展成为盖棺论断。如果说以前只能根据往年数据胡乱猜想,那么今年至少有一条照片中的路可能通往真相。之前那么多不了了之的黑幕嫌疑所积累的情绪,一下子都在今年的“全民大破案”中得到了补偿。

然而情绪补得了,真相补不了。那么多的质疑声,只有极少换来官方的回应与核查,因为只有极少证据确凿。笔者中学时代也曾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其中的内幕时有所闻。竞赛不是高考,作弊泄题不入刑。考前花钱请出题人吃饭、在校内办讲座,都是心知肚明的秘密,没有法律,只在道德的灰色地带徘徊。决赛地点轮流设在竞赛强校,试卷、实验、查分,背后做什么手脚,我们不得而知。黑幕年年蔓延,从复赛到决赛,别说局外人鄙夷,就算是与竞赛有着特殊感情的人,怕也要摇头叹息。重重黑幕,加上培训市场的火热,成就了“取消竞赛”的呼声。

现在自主招生对竞赛奖项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加的分越来越少,竞赛大概已经是被认为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弃子。或许给竞赛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舞弊的动机,但只要有加分,甚至只要使前路更加安稳,不正直的人想必依旧动歪心思。再加上学校荣誉与竞赛奖项挂钩,明争暗斗拼的所谓“资源”,不就是内部消息吗?当竞赛降温,关注度逐渐递减,没有了对舆论的忌惮,只会从暗箱操作变得更加明目张胆。当一部分教练、家长的行为让竞赛公信力受到损害,受到最大伤害的,只是那些与事无涉的、真正安心学习、热爱竞赛的单纯的学生们。难道他们不是我们最该保护的人?

我们不禁发问:如今的学科竞赛,还救得么?

如果竞赛泄题作弊的判罚有法可依,如果由第三方机构监督比赛的组织过程,如果决赛不在强校中学举办而改至大学等利益无关方……把漏洞一一补上,竞赛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千夫所指。物理竞赛从这一届开始取消预赛,禁止收费,就是一个在预复赛层面上促进公平的尝试。学科竞赛的确是病了,但或许还有救,请别放弃治疗。质疑决赛泄题、猜测众说纷纭,不正是民间力量在追求真相和公平吗?从几次大事件中反思原因,在法律和组织形式上再试一试,还有那么多的“如果”没被补上,请不要给竞赛立判死刑。

文/程雨祺(清华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程雨祺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03/61806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