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陈乘 2020-01-04 18:05:27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苏州市吴中区某事业单位持有一级建造师证书的许某,因违规挂证取酬被吴中区纪委监委予以党纪政务立案,并退缴了挂证所得报酬40万元。

说到“挂证取酬”,在一些行业中可谓是公开的秘密。一些人把职业资格证放到企业换取挂靠费,平时不干活,办资质时露个面;有的网站瞄准需求,专门提供证书租赁服务;一些考证培训的广告,则干脆把“挂证”形容为“坐地来钱”……诚然,挂证者赚得“盆满钵盈”,可因此带来的后果却不容小觑,尤其是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不仅违背执业规范和诚信原则,更是严重伤害了公信力,必须严格制止与清理。

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四条中有相关规定指出,违反有关规定在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中兼职,或者经批准兼职但获取薪酬、奖金、津贴等额外利益的,为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违反廉洁纪律。

那么,挂证者缘何屡禁不止?正如有关分析认为,一是相关机构缺乏自律、片面追逐利益,通过“挂证”压缩成本成为“捷径”;二是某些行业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三是违规成本低,获取的利益高;四是公职人员挂证,可以给一些企业带来“脸熟”效应。此消彼长,也就衍生的挂证取酬诟病。

公职人员将职称、执业资格证书违规挂靠在企业或社会中介机构,取得报酬,不仅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也扰乱相关行业的市场秩序和职称、执业资格制度健康发展,如果涉及建筑、医疗行业,还可能给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如此,要肃清挂证的土壤,需要过硬的制度和零容忍的态度。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以法纪为准绳严肃问责违规挂证值得期许,但惩处的背后同样需要深刻的反思。如何更好地简“证”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如何加大监管力度,灵活采取定期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明确定期治理范围和措施,建立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让“挂证”无处逃遁;如何运用好相关“大数据+”,打通信息的壁垒,提高监督执纪工作效率。

扬汤止沸更得釜底抽薪。再看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相信,以“严”字当头,让所有的违规违纪者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再辅以职业资格证放宽与准入,积极培育市场,营造好营商环境软实力。从小处着手,以制度保障,定能筑牢“证”途之基。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1/04/65020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