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陕西省主要采取了八个方面的措施,其中对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做出明确规定: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小学四年级前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用眼能力。(4月21日 澎湃新闻)
这则新闻,让人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不久前《北京青年报》的一篇评论《别让孩子沉迷网游成疫情次生灾害》,似乎要保护好孩子的视力、杜绝孩子沉迷网游必须彻底禁绝手机。人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作为电子产品,手机使用过多、缺乏引导和监督,确实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会导致孩子沉迷网游,但这些后果的产生绝对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手机,手机对孩子的教育教学也并非没有好处。
由于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家庭电脑,再加上智能手机具有携带方便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使用场所没有特别限制等优点,在两个多月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是借助手机宅在家里听网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跟老师互动、跟同学交流的。虽然在借助手机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磕磕碰碰,但正是因为它才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走进了“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新时代,并初步品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它不仅丰富了广大师生对手机这种最常见的电子产品的认识,提升了广大师生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的技能,更悄悄地改变着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预防孩子因手机使用过多而视力下降,防止孩子入校后孩子沉迷网游的次生灾害在学校的蔓延,关键不在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进课堂,而在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手里的手机发布禁令,完全是逆时代潮流而行,开历史的倒车!经过两个多月“停课不停教,听课不停学”的洗礼,学校对学生携带手机归校,甚至带手机进课堂完全应该宽容,而对他们的使用手机行为自然应该因势利导。
归校前,在利用班级微信群组织学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入校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顾手机给自己的“长假”所带来的异样的充实感和快乐感,让学生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真正认识到正确使用手机的意义,为学生归校后正确使用手机做好必要的铺垫。
归校后,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我们要发动学生建言献策,并根据学生们自己的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可操作强的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规则,力求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规定都来自学生自己。
二是如果条件允许,即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比较高的话,我们要鼓励老师们课余时间经常性利用班级微信群中的班级小管家之类的小程序,或给学生们推荐一些跟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网课视频,或布置一些作业,或反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强化学生对正确使用手机意义的认识。
三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机制,并适时进行总结表彰,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种最为常见的电子产品,它可能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但也能在“互联网+教育教学”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插上强健的翅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们又何必因手机使用过多、缺乏引导和监督而导致的学生视力下降和沉迷网游视手机如洪水猛兽,进而对手机采取粗暴的禁绝态度?
来源:红网
作者:王征平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