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触观众逆鳞,别拿私人解读当幌子

来源:红网 作者:陈杰 编辑:化定兴 2020-09-26 21:26:59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1日,首部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公布的三分钟片花吸引了广泛关注,微博平台的不少网友纷纷评论表示“期待”“致敬”等,再加上央视出品、单元叙事、抗疫题材首作等标签添色,这部剧收割高评口碑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事。

然而,从片花到17日正片首播,《最美逆行者》的口碑经历了一次滑铁卢式下跌,豆瓣平台在关闭评分前,该剧评分一度跌落至2.4。要求该剧整改停播的声音也比比皆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却被公然唱了“反调”,这在央视出品的作品历史中都是比较罕见的。《最美逆行者》的口碑跌落冰点,究其原因,还是该剧触了观众的“逆鳞”。

从今年五月拍摄的高评分抗疫题材纪录片《人间世》和《中国医生战疫版》来看,不难看出观众对于此类题材的作品的态度。一方面,抗击新冠疫情是社会性的国民记忆,是全社会参与的重大事件,因此观众对于抗疫类题材的作品共情心理更强,也就自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人们在屏幕前重温面对生死一线的严峻情形时,是心怀敬畏的。

而《最美逆行者》恰恰触了观众敬畏心的“逆鳞”。该剧在严谨性上,存在着大量医学常识的错误,或许普通观众看不出其中门道,在医者眼中,可谓是集集有“雷区”。诸如空气针、护士不戴口罩、穿着防护服接电话等医学常识错误的情节比比皆是,为观众树立了反面教材。即使在作品形式上,电视剧属于文艺作品,但特殊的题材和致敬抗疫英雄的精神内涵,都决定了纪实性在抗疫题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正是因为《最美逆行者》在最基本的细节没有做到还原事实尊重科学,不严谨的态度冲击了观众的敬畏之心,在舆论上才产生了巨大的反冲力。

其次,《最美逆行者》还触了观众价值观的“逆鳞”。该剧第一集就遭受了舆论的猛烈批评。在剧中,疫情爆发后,武汉运输队长召集自愿报名继续工作的司机:“报名的都是男同志,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个呀?”第一个被叫到的女司机则以家庭原因急忙推诿。剧中不乏此类情节。抗疫工作本无男女之别,剧情安排却有运用春秋笔法之嫌,本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却无端抹黑了女性抗议工作者的形象。媒体数据表示,疫情期间,支援湖北的4.26万医护人员中,女性占三分之二。现实和艺术作品的差距,不仅体现了编剧人员性别观念的落后,也歪曲了基本事实,观众引燃怒火也是无可厚非。

面对巨大争议,该剧执行出品人白一骢回应,解读是一种私人的事情,创作者赋予作品的价值观和观众解读的不甚相同,作为创作者只要管好自己的创作就够了。

但作为一部面向公众的,尤其是弘扬正能量的作品而言,肩负的使命就是塑造出抗疫英雄的正面形象,传播正向的价值观。在央视出品的光环下,作品自带的影响力如果被滥用,不仅不尊重事实,还掺杂了创作者个人的“私货”,如此行为和言论,实在有些不负责任。

有《最美逆行者》为前车之鉴,希望创作者们能及时反思艺术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切莫拿私人解读做不负责任的幌子。广电总局也应加大对播出作品的审核力度,杜绝歪曲价值观在严肃题材作品中出现,既是尊重观众,也是尊重历史。

来源:红网

作者:陈杰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26/83929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