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文明出游内化成基本价值观

来源:红网 作者:张安瑜 编辑:陈乘 2020-10-05 21:21:4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游客爆棚。一些千年佛像紧邻过道,许多游客伸手触摸,甚至还有小孩钻进护栏,不少佛像被摸出了包浆。(10月4日 《中国青年报》)

文明出游的号召背后是社会公德心的凝练,每一个不文明行为的自制都是以自律、自觉作为内驱力。不文明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从根本上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如何破解这一困境不仅需要老生常谈,还需要多方做出行动,坚持贯彻。

不文明的出游行为直观上就对景观或文物本身造成不可逆破坏,影响景点的长远发展。在一些重要文物或者历史遗迹上的刻划会严重影响文物的保存寿命,而胡乱投喂食物等行为更会造成景观内动物营养的失衡,严重情况可能会致病。同时,这些不文明的出游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景区维护和运营的成本,会间接提升景点门票的价格。随意破坏旅游设施势必加剧了此类设施的老化程度,增加景区开支,而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迫使景区加大清洁维护费用。并且,如果任由不文明出游的行为不加以有效的遏制和引导,将可能引发破窗效应,使不文明行为向更广大的人群和社会领域蔓延。

为此,不仅主管部门和各个景区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监管和正确引导,文明旅游教育和普及更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宏观上,通过做大做强文明旅游宣传舆论声势,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举措,着力营造全社会文明出游的浓厚氛围,从根源上培养全民文明常识,提升行为素质,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其次,各地方有必要时可以相关法律规定界定此类不文明行为,在诉诸道德谴责的同时以法律手段施以惩戒。江西三清山巨蟒峰一案作为全国首例故意损害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就是不错的示例。

中观层面,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尽可能督导各旅行社或者相关旅游服务部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引导并及时告诫游客要时刻遵守景区规定。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奖励制度对模范文明景区进行褒奖,同时通过建立全网“文明黑名单”等举措限制不文明游客的出入,让不文明“无处可逃”“寸步难行”。

微观上,各个景区应该主动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案,创新管理办法。在提供优质的景点服务的同时也应当及时宣传引导文明行为,同时深入了解不文明行为背后是否有景区部分不当管理的原因所致。

文明素养的建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但是文明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口号和政策上,只有每个人都认清文明的重要性,用自律和自觉去践行,文明才会真正内化为一个民族的基本核心价值观。

文/张安瑜(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安瑜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05/84704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