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垃圾分类教育需“因龄施教”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陈乘 2020-10-06 16:49:21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新时代教育系统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案》明确,各单位年底前实现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10月6日 《北京青年报》)

“垃圾就是能源,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 发达国家垃圾处理实践表明,七成垃圾可以回收,成为再生原料供重复利用。垃圾是唯一在增长的资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基本要求。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活垃圾产生,垃圾“围城”与“上山下乡”问题越发严峻,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妥善解决生活垃圾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始在试点城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效果有些不太理想。不可否认的是,政府方面不断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投入,有些居民却依旧是我行我素,没有太把垃圾分类当回事。当然,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缺乏相应的教育,也就是没有加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力度。

人们一般都喜欢混装垃圾,不管什么垃圾都装在一个垃圾袋中,而垃圾分类却要求人们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中。这显然相对会麻烦一点,也是垃圾分类始终无法进一步推动下去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让垃圾分类从学前教育开始进校园进课堂,在孩子们心里撒下垃圾分类的种子,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垃圾分类。

世界上许多在垃圾分类上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如瑞典、比利时,都格外重视对孩子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会孩子关于垃圾分类的各种知识,让孩子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瑞典,政府先是把垃圾分类的概念引入学校,孩子们学会了再回家教给大人。

当然,要有效对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将这套复杂的分类系统传给下一代,需遵循因龄施教、形式多样、荣誉激励的原则。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比利时的垃圾分类教育,幼儿园课程常以童话故事为线索教授分类知识,中学课程便不再局限于为何分类、如何分类,转而代入垃圾分类中心员工、政府负责人、包装生产商等不同身份进行话题讨论,思考垃圾分类管理。幼儿园的孩子以童话故事为主,在中间穿插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由于孩子年纪小,如果直接讲垃圾分类的大道理,相信孩子们都很难理解,但要是与童话故事结合,那么就变得简单多了,孩子们也很容易能够记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不是天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磨砺,离不开教育宣传的引导。只有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那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就会逐渐培养出培养起一代代“肯分类、会分类”的公民,从而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06/84710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