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山西省长治市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有网友质疑此举“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导向。“这两项考核,考生最后得分差距并不大,主要是想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体育锻炼、保护视力,提高身体素质。”面对公众质疑,长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10月12日 新华网)
据教育部发布权威数据称:“中国近视人数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已高居世界第一!”远高美国青少年近视率的25%,澳大利亚的1.3%,而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
青少年学生近视高发,情况确实十分严峻,值得重视!而动辄动用行政手段,拿中考分数作“筹码”,倒逼学生重视保护眼睛,初衷良善,结果未必科学、有效,搞不好还有可能对考试的公平形成冲击,人为制造不公,为腐败的滋生提供土壤。
众所周知,近视的发生,是诸多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青少年学生而言,课业负担无疑是导致近视的第一“凶手”,此外,也与体育锻炼、生活习惯,家庭遗传,环境因素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很难将某个人的近视原因归结为某一特定因素。
长治市将中学生裸眼视力与中考成绩直接挂钩,乍一看,是一剂良药,能倒逼学生们重视视力的保护,在搞好成绩的同时,不以牺牲身体和眼睛的健康为代价,但实际上,不仅对于已经处于近视的同学有失公平,也无视采用经济手段可以矫正、改善眼睛势力的科技力量,如“OK镜”和服用药物等等,可能会因为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遗传因素等,造成新的不公平。
对于青少年近视率高企不下的现实严峻,教育管理部门理应采用一定的干预措施予以引导、治理,但动不动就运用中考“分值占比”的手段,有“唯考分”的短视导向嫌疑,再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青少年学生的综合要求,照此操作,是否都该一并纳入到中考的考分占比之中去呢!
公平、公正、公开是中高考的生命线,对于哪些项目该纳入,哪些不该纳入,不应朝令夕改,更不应自说自话,拍脑袋、想当然,要充分考虑纳入项目的公正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否则,名义上的改革创新,往往会沦为一部分人的优势和特权,伤害是整个考试的公平,还有行政部门自身的决策公信力。
如此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自作聪明式考核项目,还是少搞为妙!否则,此先例一开,啥都可以纳入中考考核,何时是个头?
来源:红网
作者:徐义闯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