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六旬女子迷恋“假靳东”,别再用“好笑”狠扎脆弱的心

来源:红网 作者:吕行 编辑:化定兴 2020-10-18 17:47:3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一则六旬女子疯狂迷恋“假靳东”的新闻引发热议。据悉,61岁的黄女士在抖视频平台刷到明星“靳东”,称“靳东向全国人民宣布要与她在一起”“要嫁给靳东”,为此甚至不惜与家人闹翻。随着事件的发酵,靳东工作室发声表明涉事账号系假冒,将追究相关主体法律责任。(10月13日 荆楚网)

“又是中老年人”。事件热议中虽不乏同情之语,但更多类似“好笑”“这都能信”的言论充斥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事实上,在键盘上敲下这些字眼,无异于给被骗中老年人原本脆弱敏感的心灵上再划一道疤。这是典型的站在“智商制高点”的“受害者活该论”。

为什么这样容易“上套”?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这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没有真假难辨的AI换脸,没有近乎一致的人声拟合,仅仅靠影视剧片段的拙劣合成与配音播放,便能让一些中老年人纷纷中招,实在难以理解。

仔细思考不难发现,想当然是对受骗嗤之以鼻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个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边埋怨自己的长辈不会使用微信、在几个小小按键前左右为难,一边又向他们飞快地演示着操作过程。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尚且能够真切地感受“技术鸿沟”,到了社交平台上,面对“别人家的”中老年人却想当然地忘记了这种差异,转而用所谓的“一视同仁”思维来大行口诛笔伐。殊不知,在年轻人眼中那些一眼就能识破的骗术,对于还不熟悉手机操作、艰难摸索的中老年群体来说需要再翻多少座“山”才能够看得真切。

更重要的是,“好笑”式批判思维背后,藏着对于中老年人群体“落寞”心理忽视。“假靳东”之所以能够乘虚而入,让六旬老人如此痴迷,本质上是击中了中老年人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软肋。最新的老年社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低老龄化”特征明显,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与社会逐渐脱节的无力;来自于长期病痛无人照料的痛苦;来自于“突然闲下来”的茫然,但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家人情感疏离的“慢性毒药”。一辈子养儿育女,好不容易闲下来,却发现子女忙于工作,老伴一天到头也说不上几句话,内心的情绪无处分享,久而久之,只能寻求网络寄托,而骗子的“感情牌”却恰恰打到了他们心坎儿里。

在“假靳东”事件中,最令黄女士深信不疑的是“靳东”的“告白”与承诺。其实,与其说黄女士面对骗子仍然执迷不悟,倒不如说她始终不愿意从好不容易得来的、温情编织的“梦”中醒来。那些从小被爱意包围的年轻人似乎永远难以理解,拙劣的骗局屡屡得手映射的,正是一颗颗渴望关怀与温暖的心。冷静下来想想,又有多少人在粗暴阻止老年人跳入所谓“温情陷阱”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冷暴力”伤害老人的心?

那些用“好笑”式的语言行嘲笑之实的人,该停手了。警方可以抓获以“靳东”为名诈骗的团伙;平台可以对仿冒明星的视频号进行严厉打击处罚;法律可以从源头为这样一个灰色产业链“套上枷锁”;社区可以通过宣传帮助中老年人提升“反诈意识”、逐步摆脱“数字困境”。然而,中老年人心中那个“缺”,则需要你们,需要一个家庭,需要全社会去用温暖“补齐”。

请别再用“好笑”这把利刃狠扎脆弱的心,陪伴与理解才是受伤心灵最好的“愈合剂”。驱散“假靳东”的阴霾,需要关怀的力量。

文/吕行(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吕行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18/84926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