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只“网络黑手”伸向孩子,法律利剑该出鞘了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陈乘 2021-03-30 18:34:06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郭元鹏

信息时代,孩子的学习、消费、出行、娱乐都离不开互联网。一些看不见的网络黑手正频繁伸向未成年人,给传统安全教育带来新挑战。(9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有三只“网络黑手”伸向了孩子。这三只“网络黑手”分别是:网络欺凌、网络欺诈、网络性侵。三只“网络黑手”伸向孩子,需要“法律利剑”长挥长舞。

治理“网络欺凌少年”需要全新思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近半数以上青少年受到过“网络欺凌”。所谓“网络欺凌”,指利用互联网做出的针对个人或群体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日前,一位初中女生遭受网络霸凌的报道刷屏。有公众号为了有偿删帖造谣该名初中女生是“渣女”,致其重度抑郁,不敢告诉家人,不敢去学校。此类“网络欺凌”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一些“网络黑手”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将小事件搞成“大事情”,将孩子之间的纠纷或者是不文明的举动,借助自媒体添枝加叶,混淆视听,倒逼家长“花钱消灾”。治理“网络欺凌”需要全新的思维,需要实现全面打击。

治理“网络诈骗少年”需要打防并举。如今的市场之下,出现了“孩子的钱最好骗”现象,由于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多数家长会满足孩子的消费欲望,因此一些经营活动专门挖出了“孩子的陷阱”。付费游戏、直播打赏、网络贷款、概念产品都出现了。比如广州警方摧毁的一个从境外走私国家管制精神药品大案件,就是打着“聪明药”的名义在销售新型毒品。这些涉及“网络诈骗少年”的现象需要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不能让“孩子的钱最好赚”变成了“孩子的钱最好骗”。同时要教育引导好孩子,让他们能够“百毒不侵”,而不是一往无前的“跳入陷阱”。

治理“网络性侵少年”需要正规教育。网络上性侵未成年人是一种新的犯罪手段,比如“隔空性侵”这个概念就不好把握,有人认为“没有触及身体”算不上真实的性侵害,有人则认为即便是“隔空”也是一种侵害。往往警方处理此类案件也存在“无从下手”“不好把握”的问题。针对借助微信和QQ等虚拟网络空间,引导孩子“污言秽语”“低俗动作”的“精神性侵”需要法律的前行,也需要正规性教育的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保护自己,不能“为了好玩”而成就了“网络色魔”,也不能让“网络色魔”在猥琐的网络里逍遥。

网络犯罪盯着未成年人是社会之害。这还需要对中小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向学生介绍各种网络危害的形式,讲解如何鉴别、规避网络风险等。打造清朗网络世界,才能让花朵“尽情绽放”。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3/30/91393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