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确“996”违法,更要强化法律执行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瑞琪 编辑:张瑜 2021-08-28 18:29:16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8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二批)》(共10个)。两部门在其中一宗典型案例中明确:“996”(指“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本次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开发布典型案例,一方面提示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风险,促进依法规范用工;另一方面明确劳动者维权预期,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8月26日《光明日报》)

“996”工作制,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工作制度,但一切“不合理”好像都被企业的“加班文化”和企业家倡导的“996福报”慢慢合理化,“受害者”便也逐渐默许了,直至员工进入ICU、员工猝死的新闻频频发生,大家才开始在沉默中爆发。

此次明确“996”工作制违法,不仅是相关部门对于汹涌民意的回应,也是对劳动者权益底线的坚守。此项法规的明确,也获得了网友的点赞和认可。但其监管范围大、执行情况复杂的客观现状,也不免引起民众们的质疑和担忧:法规政策如何有效落实,相关部门如何切实执行,民众权益如何得到真正保障等?这些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也是相关政府部门取信于民的关键。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加班文化”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并不会明文规定加班,也不会明确要求加班,而是将加班与奉献精神、奋斗品格等同,形成一种“996福报”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深陷其中,直至默许。另一方面,企业还会将是否加班与工资、升迁等制度挂钩,拒绝加班或许就意味着放弃升职加薪,最终让员工被迫“自愿加班”。

其次,立法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法律法规,编织法网,帮助执法者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为取信于民的关键还在于执法环节的有效性,相关部门需要在具体的依法行政中赢得公众的情感支持与信任。在面对复杂的“996工作制”时,执法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合法的裁决,更需要适时总结,根据不同情况,或强化,或缓和,或建议立法机关及时修改乃至废止。

最后,公民的知法懂法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由于法律意识浅薄且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容易被企业盘剥而不自知,即使陷入被侵害的境地,也会因为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而难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因此,一项政策法规的落实,需要根据复杂的社会现状逐步推进、逐渐完善,也需要公民在知法懂法的过程中,善于用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需要自主承担社会责任,重构健康的企业文化,让工作重新成为获得幸福与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而不是吞噬幸福甚至生命的黑洞。

文/王瑞琪(西安交通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瑞琪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8/28/100906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