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移民”,消弭教育差距才能从根本治理

来源:红网 作者:欧慧晶 编辑:陈乘 2021-10-14 17:38:4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做好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高考报名工作将于11月1日至10日进行,同时强调杜绝“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现象,严防“高考移民”。

2019年,深圳市富源学校“32名考生涉及户籍造假”事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舆情推动下广东省政府及招生办完善并出台了相应整改政策。此次,时值高考报名前夕,《通知》强调严防“高考移民”并将对外省迁入考生进行严格材料核实和资格审查,给正在紧张备考中的省内高三学生及家长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筑起壁垒防止“移民越界”仅是具有暂时性防御效能的保护措施,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高考移民”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人往低处走”的群体流动背后反映的是对社会资源的争夺。由于全国各地域基础教育水平不同,为保障全局公平,高考的试卷难度、分数线和录取率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随着近年来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更漂亮的学历、更优质的平台往往对应更好的社会资源,由此高考被视为能够决定未来人生道路的“第一层跳板”,独木桥太过拥挤,一些人便动了“曲线救国”的心思,通过钻制度空子转移户籍,在高考前几个月转到分数线低、录取率高的省份,通过“比较优势”来考取更好的大学。

对于本地学生来说,“高考移民”无疑是“飞来横祸”,好比起跑线不同的选手突然被设置了同一终点,“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会挤掉原本属于本省学生的名额,也正因此“高考移民”事件频频引发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抗议。另一方面,移民考生却认为“弯道超车”是对“不公”的反抗。同样的分数在A省能上重本,在B省却只能上普通一本,所谓不同地域教育环境的“好”“差”只是指平均水平,落实到普通个体之间,所受教育未必差距显著却要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只能扼腕长叹“生不逢地”。

笔者认为,“高考移民”本质上是群体公正与个体公正的碰撞,是保障绝大多数公平所制定的规则由于存在个体偏差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以真才实学论英雄,只琢磨如何“转换跑道”的行径影响考生正常备考,也危害了社会风气。为保障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近年来各省市相继出台政策打击“高考移民”,如天津市通过“户籍+学籍”年限硬性规定的双重标准加以限制。广东省发布《通知》筑起了一道隔离违规获取省内报考资格的“防火墙”,但只要不同地域的录取分数及录取率仍然存在显著差异,“高考移民”的现象就不会得到根治。

铜墙铁壁已经逐渐筑成,但“严防死守”仍然只是一时之计,要真正促使“高考移民”时代落幕,在各省市出台相应政策整治乱象的同时,长久之计仍要依托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继续大力支持边远地区基础教育建设,消弭教育水平之间的裂隙,形成全国人才培养的合理布局。

文/欧慧晶(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欧慧晶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0/14/102941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