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控员工“摸鱼”流量,不如激发最大职业热情

来源:红网 作者:徐欣妍 编辑:陈乘 2021-11-17 22:04: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16日,一份疑似国美集团《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文件被曝光。8月30日至9月30日期间,国美总部针对非工作流量信息进行统计排查后,发现部分员工在工作区域内占用公司公共网络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根据规定公司对11位员工进行了通报和相应处罚。(11月16日 每日经济新闻)

乍一看处罚非常合理,在工作时间内用公家的设备干私事,确实违反了工作规定,公司完全有权进行处罚。但是,我们想要追问的是,真有必要严格监控流量吗?违反规定的行为就一定要当众曝光吗?

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有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只要公司想,随时可以监控流量。但事实上,很少有公司去特别监控并大张旗鼓地处罚。普遍方法是只管员工的效绩,如果“摸鱼”影响了工作效率,会责问负责人并且扣除员工的奖金等。那公司为什么不选择监控流量呢?

很简单,员工是人,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刻刻高效工作。适当的休息与调节肯定是必须的,且每个人休息的方式各异,比如有的人喜欢边听音乐边工作。

再者,员工的“摸鱼”是一种普遍性的行为,每个人都可能存在一些私事必须做,比如公积金提取、摇号信息查询或者和家人沟通一下谁接孩子等等。公司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人性化的处理。

国美监控流量只会迫使员工开手机热点来上网办私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说公司把这种类似刑侦手段当作管理员工的方法,无疑是破坏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员工在上班时甚至不敢在办公室和同事里闲聊或是发会呆等等,因为他们知道公司在监控着他们的行为,他们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行为就会被处罚。在这样高压的、被时刻监控着的,杜绝一切私事的工作环境中,员工肯定不可能投入更多的情绪劳动,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所以想让员工的效绩更好,不是逼着员工永远只能做公事,而是激发出员工最大的职业热情,让他们有信心和动力作出成绩。对此,公司的信任是排在首位,要相信员工是愿意作出成绩,并给与关注与支持。领导层要和员工一起树立适合他能力水平的工作目标和给予发展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任务,在工作中给予指导,帮助他解决工作问题。

只是这样的工序相较于直接监控无疑更费时间、人力、财力,对员工的关怀是需要长时间、投入回报慢的,但要真正提高员工的效绩,仅仅依靠严查严打明显行不通,反而会影响士气、破坏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更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更为人性化的政策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文/徐欣妍(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徐欣妍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1/17/104068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