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新京报12月14日报道,来自宿迁的侍大叔种植籼稻十余年,近年来白天劳作晚上上网课学种稻技术,实现100多亩籼稻增收30%-40%。数据显示,2020年宿迁实现网络零售额450亿元,每10人中就有1名“互联网人”,每天有120万件快递从宿迁发往世界各地。
过去,或许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学生”还停留在那个固定的年龄阶段,互联网教育的对象更是以青年人为主力军。但是如今,我们可以从一则则相关的新闻报道中发现这样的趋势:“学生”可以扩大到“全民”范围;互联网学习的周期可以蔓延至“终身学习”;全民学习领域也可以从基础学科拓展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互联网浪潮下的一个良性旗帜,全民学习应该被鼓励和发展。
互联网和在线教育的存在,让每个人可以以几乎零成本的代价,获得任何自己想学的技能和知识。真正帮助求知欲强,并且乐于钻研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人学到想学的知识或技能。
在当今的中国,在线教育并没有完全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学习,可能仍然在收入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较为普遍。真正最需要教育,教育资源最匮乏的人群还没有完全投入进互联网教育的热潮中。那么,互联网热潮助力全民学习之路需如何走好呢?
首先,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是重中之重;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相关设备配置是促进全民学习的基础保障。此外,除了“硬件”设施的提高之外,还需要把有效益的学习项目做强做优并全面普及,宿迁市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业种植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以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把有限资金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应用创新研究,努力创建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大网络人才引进以及相关知识技术培训力度。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很好打破城乡时空“次元壁”、实现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手抓、从而推动全民学习的良好契机。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继续教育、提升国家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在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互联网教育发展助力全民学习体系的形成将一直在路上。
文/吴思璇 (苏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吴思璇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