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振伟
近日,清华大学艺教中心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新年联欢会,一位保洁阿姨在舞台上认真弹奏《我的中国心》。她55岁,钢琴零基础,不识乐谱不懂乐理,更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只是在业余时间凭借兴趣用一架长期不用的“走音”钢琴自己摸索指法、和弦、重音……她叫邢国芹,是清华艺教中心的一名保洁阿姨。(1月14日 中国青年网)
清华北大在力推保洁、保安“出彩”上,可谓不遗余力,而这也充分彰显名校应有的胸襟。众所周知,“北大保安”早已声名远扬,甚至已成品牌。不久前,北大“网红保安”许文龙,利用工作之余完成所有大学本科课程并通过答辩,即将获得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学历。这样的事迹,让网友感叹“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清华这位“自学弹钢琴”的保洁阿姨,通过媒体传递了个人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展现出清华作为高校应有的“包容力”,换句话说,这也是高校软实力。
高校各种“小人物”出彩,恰恰反映出高校的特有魅力。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炒饭师傅”火了。这位叫管金财的师傅,在杭电工作十一年,从开始的洗碗、当厨师下手,到四年前获得“炒饭”机会,很快就一炮走红。他的档位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同学们不计等待也要买他的炒饭。这位大叔的炒饭秘诀就是“用心”,炒饭不腻,味香量足,价格又便宜。而这位大叔在同学们眼里“着实可爱”“炒饭时动作有艺术感”。简单而朴实的工作,如果真心热爱,琢磨技能,一样能发光发热。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师生,很肯定管师傅的工作,管师傅的视频传到相关平台,更是“从校园内红到了校园外”,大家为管师傅的成绩而高兴。
高校,在整个社会文明体系里,居于特殊地位。高校以其特有的包容文化,发掘、放大、肯定、传播普通劳动者的事迹,让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认可,传输“人人皆可出彩”的价值理念,这也是高校在搞科学研究、培养人才之外的另一“显性价值”。
高校是传输正确价值观的地方。彰显价值观的,不仅是教授、思政人员,还有在这里劳动、工作的“小人物”。保安、宿管、厨师、校车师傅,也是育人力量。北大“不甘平凡,学习改变命运”的保安,清华这位“为自己所爱而坚持付出,弹出人生乐章”的保洁阿姨,杭电这位“炒饭也能炒出‘明星效应’”的厨师,个人“出圈”之外,学校也是受益者。高校软实力不光是“大师名师效应”,还有向社会展现出“这里有让人人皆可出彩的软环境”。高校不仅是育人之地,也是温情所在的精神高地。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