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草莓变草“没”,别视诚信交易如草

来源:红网 作者:翟珮尧 编辑:陈乘 2022-01-18 18:04:06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青椒.jpg

1月16日,云南昭通。一女子在水果市场摊贩处花120元买了一篮草莓,回家打开一看气炸了,草莓底部填充着一把菜叶。女子称:感觉被坑了,老板事先也没有说底部有菜叶,草莓是20元一斤,菜叶就有一斤多。(1月17日 《北京青年报》)

草莓筐底垫草、食品包装里填充塑料泡沫、牛肉注水,近年来,这类欺诈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此事一经曝光也引来了网友的纷纷吐槽。根据法律定义,消费欺诈是不法商人推销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低劣手段,目的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对市场经济秩序而言,这种利用欺诈手段推销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品质低劣、价格便宜,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造成了不正当的竞争。如此恶行循环下去,不加以制止,市场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将愈演愈烈。

消费欺诈反映了市场层面不均衡的问题。根据数据调查,消费欺诈往往发生在自主经营的店铺、网络电商、小摊贩等自营平台,这类平台由于是自主经营,流动性较强,因此往往不具有售后服务的能力和条件。此外,此类店铺平台价格由个人制定,围绕市场价格上下浮动,稳定性较差。因此有些消费者会贪图一时便宜而选择在这类平台上消费,吃了亏,也无处维权。

此外,消费者在面对消费欺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体现出自身警惕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淡薄。在摊贩上购物时应当第一时间检查产品的质量,避免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同时在商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开具凭证。如若欺诈行为发生在自身时,消费者应当第一时间选择用法律进行维权。

消费欺诈行为,单从消费者层面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市场监管部门需要监督各商家的消费产品价格的波动,保证消费者的正常消费的权利。而消费欺诈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的体现,市场交易,信义为先,商家也应当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这才是生意获取长久经营的根本之法,诚信交易、高质量服务需要多方面努力共同营造。

文/翟珮尧(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翟珮尧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1/18/107852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