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底捞给顾客“贴标签”何以激起千层浪

来源:红网 作者:雷卓萌 编辑:张瑜 2022-02-25 21:11:07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青椒.jpg

□雷卓萌(郑州大学)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海底捞在会员系统里私下给顾客贴标签,包含了体貌特征和个性需求等信息。2月23日,此事登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24日,海底捞向采访记者表示,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但已从2020年起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

此事爆出之后,网友纷纷在微博下留言讨论,众口不一。有网友表示出于给顾客更好的、个性化的消费体验,贴标签可以理解。也有网友进行反驳表示,备注顾客的体貌特征和个性需求等信息有侵犯客户隐私、不尊重客户的嫌疑。也不乏有网友直接坦言道,对这类事情早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在孰是孰非的争论上,网友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互联网舆论场上你争我论的辩驳无可非议,值得思考的是,这场讨论背后所呈现的广泛的社会意识和群众聚焦,了解事件的症结所在,才能更好地反思当下广大群众的真实呼声和需求。

将目光聚焦到“贴标签”这一各行各业普遍实践并应用的行为上,我们不难理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利用大数据采集顾客个人信息,推出针对性服务。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引发争议的是,有些商家打着“更好服务客户”的旗号,通过某些不正当的手段,肆无忌惮地采集甚至是购买、倒卖客户的隐私信息,一边美其名曰“个性化服务”,一边赚取非法利益,侵犯用户隐私,遑论给用户打上评论其外貌、收入情况等带有歧视寓意的标签了。由此种种,便不难理解为何海底捞“贴标签”之事在互联网上一石掀起千层浪,引发无数留言讨论了。

事实上,关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讨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了,在之前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人脸识别案”中,已经有不少网友表示,应当规范各企业合法使用数据信息采集技术,以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不遭泄露和非法利用。2020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该保护法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清晰明白地释放出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信号,是对广大网友群众热切关注的回应,也为各行各业采集用户信息画上一条明朗、不容触碰的界线——不得违法,不得侵权。

此次海底捞陷入舆论漩涡,我们不能责之过切,也不能听之任之。用户信息的隐私不容泄露和滥用,此次爆料背后传递出的是人们对于隐私权的关注和“被尊重”的需求,我们鼓励这种合情合理的要求,也应当在社会上营造尊重个人隐私之风气。期待并相信着终有一天,保护客户隐私会在社会蔚然成风。

来源:红网

作者:雷卓萌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25/109480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