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熊孩子打游戏乱花钱,家庭教育之失不可不察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张瑜 2022-03-16 22:21:04
时刻新闻
—分享—

□维扬书生

近日,涂女士收到银行短信得知,卡里存款不足10元。她查银行流水发现,儿子打游戏30天竟花掉5万。游戏客服中心回应称会受理,需家长提交申诉材料。(3月15日 澎湃新闻)

与涂女士遭遇类似的还有不少:2017年5月,海南海口的环卫工李女士打开微信钱包发现,12岁儿子玩游戏打赏主播花掉其辛苦积攒大半年的4万多元;2018年1月,安徽六安金寨的舒先生去银行取钱时发现,卡里的1.6万元被9岁的儿子打赏给了游戏主播;2022年1月,江苏徐州一名10岁女孩用妈妈手机上网课时,在某平台打赏主播约5万元。

有的家长一股脑儿把气撒在平台身上,抱怨平台未履行社会责任,存在审核漏洞,甚至有意识地诱导用户高消费,而平台则辩称其很难区别用户究竟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如果一遇到相关诉求就立即退款,如何避免“恶意退款”?

笔者以为,熊孩子打游戏乱花钱,平台固然存在审核不严的过错,网络平台对于未成年人获取服务,特别是涉及大额资金“交易”,有必要建立必要的审核机制乃至“防火墙”。平台在设置上进行一些针对性改进,乃至加强资质实名审核,是防止未成年打赏的重要手段,但是,不管如何改进,网络空间的漏洞也不可能完全堵住。

报道中提到,邱先生和涂女士夫妻二人长年在外打工,管教孩子时间很少,孩子用涂女士的身份证办理了支付宝并绑定了3张银行卡,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发现,采取了迂回战术,把银行卡上的钱给同学小涛,让他帮自己充值。从2022年1月29日开始,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邱先生的儿子打游戏接近30次,几乎每天一次,多的时候一次花2250元,少的一次50元,而这一切,做父母的都茫然不知。不难看出,邱先生和涂女士忙于打工挣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家长未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熊孩子打游戏乱花钱,不止是一个网络安全问题,还是一个家庭教育问题。但要看到,真正监管孩子的第一道防线,不是平台,不是法律,也不是政府,而是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家长就得像别人的家长那样多陪伴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16/110156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