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
让无数大学生头疼的论文答辩,现在轮到小学生了。据报道,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日前举行小学生论文答辩会,论文答辩内容包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等。这些话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些“超纲”,但从网传视频看,参加答辩的学生都是脱稿。(7月5日 澎湃新闻)
笔者不禁由此想到,大学生写作短板不妨从中小学补起。
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逻辑思维能力差”等问题,让不少大学生表示“一写论文就发愁”。
退休前执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郑也夫在其长年的教学生涯中,也痛感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把分数伺候到了,但是不热爱写作,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地把文章写好。他指导过的很多顶级大学硕博生,文字功夫勉强过关者仅占十分之一。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根源,在于中小学阶段写作基础没有打牢。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有一个非常大的困惑,学生的写作和阅读都有所欠缺。语文是最基础的工具性学科。从字面上理解,“语文”至少包括“语”与“文”两个方面。所谓“语”就是演讲与说话;而“文”则是写文章。
写作应是一项基本技能,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本领。想补上学生写作能力短板,应多措并举,从中小学抓起。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毕业论文答辩,把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互相关联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项目式学习方法,既开拓了孩子们的眼界、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研究能力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唤醒孩子们更多的梦想,这一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当然,学校还可以成立写作中心,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写作的体系,采取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为学生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比如陕西省在学校成立校园写作基地、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做法,各地也不妨一试。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