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杰(重庆大学)
近日,云南省昭通一乡村小学支教老师给优秀学生奖励小猪的新闻引发关注。今年1月,学校在慈善机构的支持下送给20名小学生每人一头小猪作为奖励,而今年10月,学生的小猪仔已经被喂养长大并卖出了好价钱。网友纷纷点赞到:“别出心裁的创意,小奖励变成大收获。”(10月15日 极目新闻)
送小猪作为奖励,是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的充满教育意义的决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单纯的现金奖励,学校更想让学生从喂养小猪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明白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通过参与劳动获得物质奖励的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饲养猪畜的辛苦,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收获感与成就感。学生在接受物质奖励的同时,得到了一份更为珍贵的精神奖励,而学校方则达到了教育的核心目的,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双向满意让这个礼物送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在转变奖品的背后,是学校对劳动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创新探索。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与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各地也纷纷制定相关方案落实劳动教育。这足以凸显我国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但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出现了形式单一、表面化等问题,有些学校更是为了升学率而把劳动教育抛诸脑后。而该小学将小猪作为奖励,实际上是出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学习好给予奖励是学校秉持智育的体现,而送小猪作为奖励彰显了对劳动教育的坚持。让学生从小开始接触劳动、体会劳动、爱上劳动更是在发展智力外不可缺失的环节。
将劳动教育融入奖励的探索做法启发更多学校要正视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劳动教育真得接地气,让劳动精神真得深入人心。学校作为“第一课堂”,如果轻视劳动教育,又如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过去,部分学校在“唯分数论”的观念下,培养出了一批只有成绩但无基本生存技能和生活常识的学生。而如今,劳动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摆拍式劳动作业、只种苗不管树死活的劳动实践、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劳动课堂……部分学校“敷衍式”劳动教育的出现无法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本心。劳动育人的落实,除了家庭发挥作用外,还需要学校对劳动课堂基于现实情况的大胆创新与积极探索,而将小猪作为奖励也是这所乡村小学基于实际的创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给优秀学生奖励小猪的做法备受称赞,这也给更多的学校如何在鼓励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推动劳动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转变观念,切实行动,实现劳育与智育的有效结合,期待这样的探索可以更多一些。
来源:红网
作者:孙浩杰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